[发明专利]在内燃机停止时对停止点火的正时进行控制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9110.1 | 申请日: | 2009-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5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三井淳;轻部道昭;保泉知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9/02 | 分类号: | F02D9/02;F02D11/10;F02D45/00;F02P5/1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停止 点火 正时 进行 控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对内燃机的停止进行控制的装置,该装置具有:
节气门,其控制内燃机的吸入空气量;
致动器,其用于驱动所述节气门;
转速传感器,其检测所述内燃机的转速;
电子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内燃机,
其中,所述电子控制装置具有:
根据内燃机的停止指令,为了控制活塞的停止位置而将信号发送给所述致动器以打开所述节气门的单元;以及
在为了控制所述活塞的停止位置而打开所述节气门时,使火花塞的点火停止的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内燃机具有用于检测所述节气门的开度的开度传感器,所述使点火停止的单元根据所述开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节气门开度,使点火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内燃机具有用于检测进气管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使点火停止的单元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大于等于预定值时,使点火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子控制装置具有:
第1点火正时校正单元,其通过反馈控制来校正点火正时,使得内燃机的转速成为目标转速;以及,
第2点火正时校正单元,其根据进气管内的压力校正点火正时,
所述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被所述第1点火正时校正单元提前了的点火正时被所述第2点火正时校正单元滞后的情况,使点火停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使点火停止的单元根据所述节气门的目标开度改变的情况,使点火停止。
6.一种对内燃机的停止进行控制的装置,该装置具有:
节气门,其控制内燃机的吸入空气量;
致动器,其用于驱动所述节气门;
转速传感器,其检测所述内燃机的转速;
电子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内燃机,
其中,所述电子控制装置具有:
第1单元,其根据内燃机的停止指令,将信号发送给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节气门转移到比怠速运转时的开度小的预定开度,并且保持在该预定开度;
第2单元,其在所述第1单元进行动作后,为了控制活塞的停止位置而将信号发送给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节气门打开比所述预定开度大的开度;以及
根据所述节气门的开度相比于所述预定开度有了变化的情况,使火花塞的点火停止的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使点火停止的单元根据所述节气门的目标开度相比于所述预定开度有了变化的情况,使点火停止。
8.一种对内燃机的停止进行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具有:
节气门,其控制内燃机的吸入空气量;
致动器,其用于驱动所述节气门;
转速传感器,其检测所述内燃机的转速;
电子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内燃机,
其中,所述方法具有所述电子控制装置进行的以下步骤:
根据内燃机的停止指令,为了控制活塞的停止位置而将信号发送给所述致动器,以打开所述节气门的步骤;以及
在为了控制所述活塞的停止位置而打开所述节气门时,使火花塞的点火停止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内燃机具有用于检测所述节气门的开度的开度传感器,所述使点火停止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开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节气门开度,使点火停止。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内燃机具有用于检测进气管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使点火停止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大于等于预定值时,使点火停止。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具有所述电子控制装置进行的以下步骤:
通过反馈控制求出点火正时的提前量,以使内燃机的转速成为目标转速的步骤;以及
根据进气管内的压力求出点火正时的滞后量的步骤,
所述使点火停止的步骤包括:根据提前了所述提前量的点火正时被滞后了所述滞后量的情况,使点火停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使点火停止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节气门的目标开度被改变的情况,使点火停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911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