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于机动车中以在正面撞击的情况中保护行人的安全装置的触发冲程致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7267.0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5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埃夫拉尔·博格;埃里克·拉斯贝萨;让-保罗·纳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SME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9 | 分类号: | F15B15/19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褚海英;武玉琴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正面 撞击 情况 保护 行人 安全装置 触发 冲程 致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发冲程致动器,其构成安装于机动车的安全系统的驱动元件,并用于在与行人碰撞的情况中迅速抬起车辆发动机盖。
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改进,所述改进使所述致动器的连杆能够带缓冲地返回,且因此致使发动机盖在撞击之后带缓冲地回复运动,并且,在没有撞击的情况中,允许发动机盖在触发之后一旦经过了一定量的时间便在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或通过施加柔和的力而复位至其初始位置。
背景技术
专利FR 2 878 212描述了一种用于保护被机动车撞击的行人的安全系统。该系统包括使得机动车发动机盖在碰撞的情况中迅速地抬高的机构。当发生所述碰撞时,行人的头部经常撞到车辆的发动机盖。头部与发动机盖的撞击造成发动机盖变形。当变形了一定程度之后,发动机盖与发动机部件以及发动机周围的所有刚性部件接触。此刻行人的头部会经受最大的减速,这可造成严重伤害。基于此原因,上述系统设计为迅速将发动机盖抬高一定高度,以防止行人、特别是是行人的头部在发动机盖变形之后撞到发动机部件。发动机盖在其后端、即在挡风玻璃附近被抬高。发动机盖仍然固定于机动车的前部。
于是,若这种安全系统由适当的检测装置来及时致动,则该安全系统能在检测到即将发生的撞击之后的几十毫秒内、即非常迅速地将发动机盖抬高几十毫米(其中几十毫秒例如为30ms,几十毫米例如为80mm)。所述系统的驱动元件优选地包括一种类型的触发冲程致动器,所述类型的触发冲程致动器包括电点燃的打火装料。装料的燃烧所产生的气体推动致动器的活塞,所述活塞连接于连杆,所述连杆用于使抬高发动机盖的机构致动,或甚至直接致动发动机盖本身。
人们公知,当发动机盖抬高之后,允许其带缓冲地进行返回运动,以伴随对发动机盖的碰撞同时发生,并降低发动机盖对行人的撞击。返回缓冲系统优选地与用于抬高发动机盖的致动器结合。以此方式,由发动机盖、抬高机构以及致动器的活塞构成的组件在撞击下(在发动机盖抬高和变形之后)在被制动的同时缩回,且随后被阻挡。缓冲装置布置于主体中。其使用了机械装置。
一种提供带缓冲的抗返回作用的方式是使致动器的压力室保持在可以限制其返回运动的足够高的压力下。该时长通常具有300ms的持续时段。通过使用合适的更大量的打火装料来既对活塞提供压力以迅速释放致动器又在活塞室中提供持续的压力,这是无法想象的。这种打火装料会致使致动器被过于突然地释放,并具有破坏释放机构和发动机盖的风险。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希望得到一种用于致动器的装置,该装置简单,即不需要特定的机构,并能够使致动器在短时间(通常30ms)内以弱力进行释放,并随后在长时间(通常300ms)内保持带缓冲的抗返回力,随后通过释放力,以使致动器能够在通常为几秒的长时间之后在弱力作用下返回,例如仅在重力作用下返回。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用于通过使用更简单的装置而提供这种使发动机盖带缓冲地返回的功能。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发冲程致动器,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容纳有活塞以及受控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活塞与从所述主体的一端伸出的连杆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面向所述活塞而安装于所述主体中,并位于距所述活塞在触发之前的初始位置的预定距离处,从而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活塞之间限定出膨胀室,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快速燃烧打火装料,所述致动器的特征在于,该致动器包括燃烧慢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燃烧且容纳于与所述膨胀室连通的位置中的打火装料。优选地,慢速燃烧打火装料由所述快速燃烧打火装料的燃烧点燃。
慢速燃烧打火装料可容纳于包括快速燃烧打火装料的所述气体发生器中,即,例如容纳于具有线状管道的塑料壳体中,所述线状管道使所述打火装料可在控制下引发。在优选的第二变化例中,所述快速燃烧打火装料和慢速燃烧打火装料分开容纳于致动器中,且与膨胀室连通。该变化例用于将装料的功能分开,从而可以根据每种应用场合的需要而独立地变化每种装料的功能。
还可能出现未发生事故、例如由于错误检测而使安全系统致动并因此使发动机盖抬高的情况。还可能出现行人未撞击发动机盖的情况。在所述情况下,希望发动机盖在从触发起经过一定时长之后能够返回至其初始位置。
本发明也可使发动机盖自动地完成所述复位,例如在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复位。
为此,贯穿活塞、并可能贯穿连杆而形成有已校准的泄漏通道,以便排出已驱动过活塞的气体。
优选地,活塞和连杆彼此刚性地固定,且泄漏通道开口穿过连杆的表面而通往限定于连杆和主体的内壁之间的环状空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E公司,未经SME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7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