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化聚乙烯形成的制品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39752.3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1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M·麦克利奥德;J·阿什博;C·舍维亚尔;G·冈瑟;R·克蒂斯;J·恩古耶;J·阿圭里;R·麦克布莱德;B·西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2 | 分类号: | C08F10/02;C08L2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形成 制品 | ||
1.一种形成聚合物制品的方法,包括:
提供乙烯基聚合物;
将所述乙烯基聚合物与改性剂掺混以形成改性聚乙烯;
使所述改性聚乙烯形成聚合物制品,其中所述聚合物制品的雾度比用类似改性聚乙烯制成的制品低至少约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包括成核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乙烯包含从约50ppm至约3000ppm的改性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聚合物包含至少约90重量%的聚乙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聚合物包含至少约98重量%的聚乙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聚合物是通过单中心催化剂形成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聚合物是通过茂金属催化剂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茂金属催化剂包含四氢茚基配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聚合物是通过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形成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通过使二烷氧基镁化合物依次与更强的氯化剂接触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聚合物的熔体指数(MI2)小于约15dg/min。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过程包括固态拉伸。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过程包括将改性聚乙烯吹塑成膜。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聚合物的密度从约0.920g/cc至约0.970g/cc。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聚合物的密度从约0.926g/cc至约0.940g/cc。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聚合物的密度从约0.940g/cc至约0.970g/cc。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过程包括将改性聚乙烯铸塑成膜。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过程包括将改性聚乙烯吹塑成型。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从约1.5至约7.0。
20.一种用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形成的聚合物制品。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聚合物制品,包括吹塑薄膜。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聚合物制品,包括铸塑薄膜。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聚合物制品,包括吹塑成型制品。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制品的雾度比利用大致相同方法和不添加改性剂的聚合物制成的聚合物制品低至少约35%。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制品的光泽比利用大致相同方法和不添加改性剂的聚合物制成的聚合物制品高至少约50%。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制品的水蒸汽传输速率比利用大致相同方法和不添加改性剂的聚合物制成的聚合物制品低至少约20%。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制品的光泽比利用类似改性聚乙烯制成的聚合物制品高至少约10%。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制品的水蒸汽传输速率比利用类似改性聚乙烯制成的聚合物制品低至少约10%。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改性聚乙烯与第二乙烯基聚合物进行掺混。
30.一种形成聚合物制品的方法,包括:
提供乙烯基聚合物,其密度从约0.926g/cc至约0.97g/cc,分子量分布从约1.5至约7;
将所述乙烯基聚合物与成核剂掺混以形成改性聚乙烯;
使所述改性聚乙烯形成聚合物制品,其中,所述聚合物制品的雾度比用类似改性聚乙烯制成的聚合物制品低至少约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弗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97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