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及安装该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7013.0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9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哲也;加藤和彦;深谷直幸;石川和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1/00 | 分类号: | F16H6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郭晓东;马少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递 装置 安装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车辆上并具有将来自原动机的动力传递至车轴的离合器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安装该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动力传递装置,提出有如下的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具有:第一液压泵(机械式液压泵),其借助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进行驱动;压力控制阀,其控制从第一液压泵喷出的油压的压力;手动换挡阀,其与换挡操作连动;电磁阀,其输入口经由手动换挡阀与第一液压泵连接;选择阀,其为2位置的电磁阀(two position electromagnetic),位于连接电磁阀的输出口与摩擦接合装置(离合器)的油路上,并在将该油路连通的第一位置和将油路切断(包含内置止回阀)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选择;第二液压泵(电磁泵),其向离合器直接供给喷出压。在该装置中,在需要高压大容量的摩擦接合装置工作时,从第一液压泵经由选择阀供给压力油,在保持工作状态时,从第二液压泵供给压力油,从而能够减小能量损失,达到节能的目的。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8-1803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这样,作为辅助泵使用电磁泵,从而能够一边发挥作为动力传递装置的功能一边节能,但是,在考虑将动力传递装置安装在车辆上时,由于其安装空间有限,希望尽可能使装置小型化。
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及安装该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的主要目的是发挥装置的性能并使装置小型化。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及安装该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主要采用以下的手段。
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安装在车辆上,具有将来自原动机的动力传递至车轴的离合器,具有:第一泵,其借助来自所述原动机的动力进行驱动,产生并输出流体压;第二泵,其接受电力的供给进行驱动,产生并输出流体压;主压生成用阀,其利用向工作用输入口输入的工作流体进行工作,来对从所述第一泵输出的流体压进行调压,而生成用于使所述离合器接合的主压(line pressure);切换阀,其在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是指,在所述第一泵进行驱动时,将从所述第二泵输出的工作流体供给至所述主压生成用阀的工作用输入口,并且切断从所述第二泵向所述离合器供给工作流体的状态,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是指,在所述第一泵没有进行驱动时,将从所述第二泵输出的工作流体供给至所述离合器,并且切断从所述第二泵向所述主压生成用阀的工作用输入口供给工作流体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利用输入至工作用输入口的工作流体进行工作的主压生成用阀,对从借助原动机的动力进行驱动的第一泵输出的流体压进行调压,而生成用于使离合器接合的主压,切换阀在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是指,在第一泵进行驱动时,将从第二泵输出的工作流体供给至主压生成用阀的工作用输入口,并且切断从第二泵向离合器供给工作流体的状态,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是,在第一泵没有进行驱动时,将从第二泵输出的工作流体供给至离合器,并且切断从第二泵向主压生成用阀的工作用输入口供给工作流体的状态。由此,能够利用第二泵在原动机停止时向离合器供给流体压,并且在原动机驱动时向主压生成用阀的工作用输入口供给工作流体,因而与分别具有用于使主压生成用阀工作的调压阀和在原动机停止中用于使流体压于离合器上的泵的装置相比,能够使装置小型化。另外,如果在伴随原动机的停止而第一泵停止的时期驱动第二泵,则能够从第二泵使流体压作用于离合器,因而在原动机下次起动时,能够使离合器迅速接合。在此,“原动机”包括能够自动停止和自动起动的内燃机,还包括能够输出行驶用的动力的电动机。另外,“离合器”包括将两个旋转系统连接的通常的离合器,还包括将一个旋转系统与箱体等固定系统连接的制动器。而且,“第二泵”包括被来自电动机的动力驱动而产生流体压的通常的电动泵和通过电磁力和弹簧的作用力使可动部往复运动来产生流体压的电磁泵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艾达株式会社,未经爱信艾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70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记本电脑用便携式鼠标垫
- 下一篇:具有鳞翅目活性的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