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燃料泵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32415.1 | 申请日: | 2009-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4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典良;小池智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M59/44 | 分类号: | F02M59/44;F02M5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燃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内燃发动机供给燃料的柱塞式高压燃料泵。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厅2003年发行的JP2003-2692964A中公开了一种高压燃料泵,其通过在挺杆引导部中形成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通路,将该润滑油供给通路的挺杆侧开口部设置在接触压高的位置附近,从而确保接触压高的位置处的挺杆的润滑性能。
发明内容
在现有的高压燃料泵中,存在以下问题,即,随着远离润滑油供给通路的挺杆侧开口部,挺杆和挺杆引导部之间的润滑油的油量减少,挺杆的润滑性能下降。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挺杆的润滑性能的高压燃料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柱塞式高压燃料泵具有:挺杆引导部,其具有引导孔;挺杆,其配置在凸轮和柱塞之间,自由滑动地与引导孔嵌合,向柱塞传递来自凸轮的驱动力;润滑油收容部,其以包围挺杆周围的方式设置在引导孔的上部,收容有对挺杆和引导孔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以及润滑油供给通路,其向润滑油收容部供给润滑油。
本发明的详细内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在说明书以下的记载中进行说明,并且在随附的附图中示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高压燃料泵的车辆用内燃发动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高压燃料泵的概略纵向剖面图。
图3是将高压燃料泵的挺杆附近放大的概略纵向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压燃料泵的概略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车辆用的内燃发动机1为直列4气缸发动机,具有气缸体2、以及配置在气缸体2上侧的气缸盖3。
在气缸体2上形成气缸5,其可自由滑动地收容活塞4。由活塞4的顶面、气缸5的壁面以及气缸盖3的下表面形成燃烧室6。如果在燃烧室6内混合气体燃烧,则活塞4受到由燃烧产生的燃烧压力,在气缸5内进行往复移动。
在气缸盖3上形成有:进气口7,其向燃烧室6供给新鲜气体;以及排气口8,其排出来自燃烧室6的排气。
在进气口7处设有进气阀7A。进气阀7A由进气凸轮驱动,与活塞4的上下运动相对应,对进气口7进行开闭。
在排气口8处设有排气阀8A。排气阀8A由排气凸轮驱动,与活塞4的上下运动相对应,对排气口8进行开闭。
在进气口7和排气口8之间,在气缸盖3的中心附近设有火花塞9。火花塞9对在燃烧室6内形成的混合气体进行火花点火。
由燃料供给装置10向内燃发动机1供给燃料。燃料供给装置10具有燃料喷射阀11、燃料分配管12、高压燃料泵20、低压燃料泵13以及燃料箱14。
燃料喷射阀11,与内燃发动机1的每个气缸相对应而设置在气缸盖3上。燃料喷射阀11在规定的定时,向燃料室6内直接喷射与发动机运转状态相对应的燃料。向燃料喷射阀11供给的燃料储存在燃料箱14中。
储存在燃料箱14中的燃料,从设置在燃料箱14内的低压燃料泵13喷出。喷出的低压燃料通过低压燃料通路15,向高压燃料泵20供给。
高压燃料泵20为柱塞式的泵,通过对泵凸轮21进行旋转驱动,使柱塞往复移动,从而对燃料进行加压。从高压燃料泵20喷出的高压燃料,通过高压燃料通路16流入燃料分配管12,经由燃料分配管12向各燃料喷射阀11供给。
下面,参照图2,说明燃料供给装置10的高压燃料泵20。
高压燃料泵20构成为,泵凸轮21经由挺杆22驱动柱塞23。
泵凸轮21与内燃发动机1的凸轮轴31一体形成,与挺杆22抵接。泵凸轮21与凸轮轴31的旋转相对应而进行旋转。
挺杆22为下端部闭塞的圆筒形状,可以滑动地嵌合在固定于壳体24的下端的挺杆引导部25内。挺杆22具有侧壁部22A和底壁部22B。挺杆22的底壁部22B从下侧与泵凸轮21抵接,从上侧与柱塞23的下端23A抵接。在底壁部22B上形成多个轴向贯通的贯通孔22C,它们将挺杆22的内侧和外侧连通。在挺杆22和壳体24之间设有弹簧26,其将挺杆22向图中下侧预紧。
在引导挺杆22的挺杆引导部25上形成有:引导孔25A,其与挺杆22的侧壁部22A滑动接触;大直径部25B,其与引导孔25A相比内径较大;以及润滑油供给通路25C,其使润滑油流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24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