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反射体及使用其的面光源装置和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8980.0 | 申请日: | 200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5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隆彦;小山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泊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B32B7/02;G02F1/13357;F21S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使用 光源 装置 照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作面光源装置中使用的反射板、反射镜和各种照明装置中使用的光反射用部件的光反射体,以及使用该光反射体的面光源装置、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配置有内置式光源的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液晶电视、灯饰板等正在广泛普及。在内置式光源中,直下式背光的典型构成如图2所示,包括起结构体兼光反射体的作用的壳体11、漫射板14、以及冷阴极灯15等光源。侧光式背光的典型构成如图3所示,包括在透明的压克力板13上进行了网点印刷12的导光板、光反射体11、漫射板14、以及冷阴极灯15等光源。任意背光均通过光反射体反射来自光源的光、并通过漫射板形成均匀面状的光。近年来,随着显示物的大型化,逐渐谋求使内置式光源高输出功率化、增加光源灯数等改良。为了提高亮度,有时如图2、图3所示地设置多个光源。
以往,本用途的光反射体多使用针对作为结构体的壳体的白色涂装、白色聚酯薄膜(例如专利文献1)。然而,通过白色涂装无法期望利用充分的反射光来提高亮度,在为使用有白色聚酯薄膜的光反射体的情况下,近年来,存在光量增加导致光反射体的色调变化(黄变)的问题。因此,需要能够获得高亮度且变色少的原材料,近年来,提出了使用有色调变化少的白色聚烯烃薄膜的、高亮度的光反射体(例如专利文献2~5)。
然而,对于为了提高亮度而设置了多个光源的直下式光源,使用现有的白色聚酯薄膜、白色聚烯烃薄膜时,存在出现亮线、发生亮度不均匀的问题。即,设置多只光源灯时,会通过壳体的结构、光反射体(白色薄膜)的光反射特性使反射光集中,例如如图2所示,光源灯的正上方(附近)的亮度会变高。因此,需要能够对由于这样的反射光的局部存在化导致的面光源的亮度不均、产生亮线进行抑制的光反射体。另外,这里成为问题的亮线并不是指光源灯附近由于光源光漏出而在局部产生亮度高的部分的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395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989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1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8-262208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03/014778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将本发明的目的设定为,提供在组装到面光源装置、照明装置时不容易产生亮线的光反射体。尤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将其组装到以往易于产生由亮线导致的亮度不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光源光(特别是如冷阴极灯这样的线状光源灯等线状光源)的背光的情况下,也不容易产生亮线的光反射体。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在结构上特征化的光反射体,从而不改变装置自身的结构地实现亮度不均匀少的背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将反射角光量比Q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的光反射体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即,提供下述的本发明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为一种光反射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层叠薄膜,且通过下述式1求得的反射角光量比Q为1.5~6.5,所述层叠薄膜包括基材层(A)和包含鳞片状光反射部的防亮线层(B),
[数学式1]
在式1中,Q1和Q2分别以下述式2和下述式3表示,
[数学式2]
…(式2)
…(式3)
在式2和式3中,U15、U30、U45分别以下述式4~6表示,
[数学式3]
U15=S15×Cos2(15°) …(式4)
U30=S30×Cos2(30°) …(式5)
U45=S45×Cos2(45°) …(式6)
在式4~6中,S15、S30、S45为如下测定的光量值:在由设置于与前述光反射体分开的位置的光源向前述光反射体的防亮线层(B)侧照射光时,在由前述光反射体以反射角15°、30°、45°正反射的光的光路上、距光线反射点等距的位置测定的光量值。
上述鳞片状光反射部的长宽比在层叠薄膜的横向和纵向(machine direction)中的任一方向上均为2~100。
优选的是,层叠薄膜是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填料、并且以1.3~80倍的面积拉伸倍率进行了拉伸的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泊公司,未经优泊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8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