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反射体及使用其的面光源装置和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8980.0 | 申请日: | 200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5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隆彦;小山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泊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B32B7/02;G02F1/13357;F21S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使用 光源 装置 照明 | ||
1.一种光反射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层叠薄膜,且通过下述式1求得的反射角光量比Q为1.5~6.5,所述层叠薄膜包括基材层(A)和包含鳞片状光反射部的防亮线层(B),
[数学式1]
在式1中,Q1和Q2分别以下述式2和下述式3表示,
[数学式2]
…(式2)
…(式3)
在式2和式3中,U15、U30、U45分别以下述式4~6表示,
[数学式3]
U15=S15×Cos2(15°) …(式4)
U30=S30×Cos2(30°) …(式5)
U45=S45×Cos2(45°) …(式6)
在式4~6中,S15、S30、S45为如下测定的光量值:在由设置于与所述光反射体分开的位置的光源向所述光反射体的防亮线层(B)侧照射光时,在由所述光反射体以反射角15°、30°、45°正反射的光的光路上、距光线反射点等距的位置测定的光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反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鳞片状光反射部的长宽比在所述层叠薄膜的横向和纵向中的任一方向上均为2~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反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薄膜是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填料、并且以1.3~80倍的面积拉伸倍率进行了拉伸的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A)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填料,所述基材层(A)中的所述填料的含量为5~75重量%,所述填料为平均粒径0.05~1.5μm的无机填料、平均分散粒径0.05~1.5μm的有机填料或者这两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反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A)中所含的填料为表面处理过的无机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亮线层(B)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填料,所述防亮线层(B)中的填料的含量为1~40重量%,所述填料为平均粒径0.05~20μm的无机填料、平均分散粒径0.05~20μm的有机填料或者这两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反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亮线层(B)中所含的填料为长宽比1~80的无机填料。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烯烃系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射体,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式7求得的所述层叠薄膜的孔隙率为15~70%,
[数学式4]
在式7中,ρ0表示所述层叠薄膜的真密度,ρ表示所述层叠薄膜的密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射体,其特征在于,基于JIS-Z-8722求得的所述层叠薄膜在波长550nm下的透光率为0~2.5%。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射体,其特征在于,其用于具有两个以上线状光源的面光源装置或照明装置。
12.一种面光源装置,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射体,且具有两个以上的线状光源。
13.一种照明装置,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射体,且具有两个以上的线状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泊公司,未经优泊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89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