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向轮胎注入空气和/或密封剂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8269.5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9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阿诺尔德·埃克哈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73/16 | 分类号: | B29C7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注入 空气 密封剂 装置 | ||
1.一种用于将空气和/或密封剂注入到轮胎,尤其是车辆轮胎中的装置(10),该装置(10)包含:
用于盛放密封剂的容器(14),尤其是瓶子;
压力发生器(18),尤其是电泵或者压缩机,所述压力发生器(18)与所述容器(14)连接或者能够与所述容器(14)连接,用于排空所述容器(14);
可选的用于压力发生器(18)的连接电缆(56),所述连接电缆(56)在其端部具有连接元件,尤其是插头,用于将所述连接电缆(56)与电源连接,尤其是与汽车的点烟器相连接;
用于空气和/或密封剂的软管(30),所述软管(30)与所述容器(14)连接或者能够与所述容器(14)连接,所述软管(30)的另外一端能够与待充气的轮胎相连接;以及
外壳(12),用于容纳至少一部分上述装置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14)在所述装置(10)处于使用位置时横放在所述外壳(12)中。
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4)具有用于密封剂的排出开口(26),所述排出开口(26)布置在所述容器(14)上,使得所述排出开口(26)在容器(14)处于使用位置时位于容器底部(66)之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开口(26)设置在所述容器(14)的弯折区(62)内,处于使用位置的所述容器(14)横放在所述外壳(12)中,使得所述弯折区(62)支撑在外壳底部(64)上,并且所述容器底部(66)被设置成与所述外壳底部(64)相隔一定距离地平行于所述外壳底部(64),两者相隔的距离与所述弯折区(62)的高度相对应。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容器底部(66)相对布置的容器壁(74)布置为与所述外壳底部(64)相对的外壳壁(76)间隔微小距离。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4)在所述弯折区(62)内具有用于压缩空气的进气孔(28),其中在容器(14)处于使用位置时,所述进气孔(28)布置成高于用于密封剂的所述容器(62)的排出开口(26)。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中设置有排出单元(24),所述排出单元(24)优选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容器(14)连接,尤其是能够旋拧在所述容器(14)上,所述排出单元(24)具有用于将密封剂排出所述容器(14)的第一连接端(26)和用于供给压缩空气的第二连接端(28),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26)尤其布置成在所述排出单元(24)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端(28)偏移180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具有用于所述排出单元(24)的叉形支架,与所述排出单元(24)相连的所述容器(14)借助于所述叉形支架被固定在所述外壳(12)上。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具有用于装入和取出所述容器(14)的盖(60)。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在容器底部(66)与外壳底部(64)之间具有接收室(72),用于容纳对轮胎充以密封剂的软管(30)。
10.如前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用于所述软管(30)的所述接收室(72)内设有用于软管连接件的支架,所述软管连接件用于将所述软管(30)连接至轮胎气门,所述软管连接件尤其是所谓的VG8螺旋接头。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具有用于连接电缆(56)的接收空间,所述接收空间能够通过所述盖(48)关闭,其中所述盖(48)的内侧设有用于卷绕所述连接电缆(56)的支架(50),尤其是T形支架(50)。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发生器,尤其是泵或者压缩机(18),通过第一供气管(40)与所述容器(14)连接或者能够与所述容器(14)连接,用于向所述容器(14)供应压缩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826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