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涂敷磨料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7601.6 | 申请日: | 200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9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唐·H·金凯德;欧内斯特·L·瑟伯;史蒂文·J·凯佩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11/00 | 分类号: | B24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丁业平;金小芳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料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1.一种涂敷磨料制品,包括织物背衬和磨料层,所述织物背衬在其上具有前胶料层,所述磨料层固定至该前胶料层并与该前胶料层接触;其中所述磨料层包含底胶层和磨粒;并且其中所述前胶料层包含这样的组分的反应产物,所述组分包括:
a)60重量%至90重量%的能够通过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反应来制备的环氧树脂;
b)5重量%至25重量%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c)0.1重量%至10重量%的酸值最大为300的芳族酸官能自由基聚合型材料;
d)5重量%至15重量%的双氰胺;
e)有效量的光引发剂;和
f)任选地,有效量的环氧树脂固化催化剂;
其中各重量%是相对于组分a)至f)的总重量计算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磨料制品,还包括覆盖所述底胶层和磨粒的胶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磨料制品,其中所述组分包括:
a)60重量%至80重量%的能够通过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反应来制备的环氧树脂;
b)5重量%至15重量%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c)1重量%至5重量%的酸值最大为300的芳族酸官能自由基聚合型材料;
d)5重量%至10重量%的双氰胺;
e)有效量的光引发剂;和
f)任选地,有效量的环氧树脂固化催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磨料制品,其中所述组分包括:
a)75重量%至80重量%的能够通过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反应来制备的环氧树脂;
b)10重量%至15重量%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c)1重量%至4重量%的酸值最大为300的酸官能自由基聚合型材料;
d)5重量%至10重量%的双氰胺;
e)有效量的光引发剂;和
f)任选地,有效量的环氧树脂固化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磨料制品,其中所述底胶层包含酚醛树脂。
6.一种研磨工件的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磨料制品;
使所述磨料层与所述工件的表面进行摩擦接触;以及
使所述涂敷磨料制品和所述工件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另一者移动,以研磨所述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7.一种制备磨料制品的方法,包括:
将前胶料层前体施加到织物背衬,其中所述前胶料层前体包含下列组分a)至f):
a)60重量%至90重量%的能够通过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反应来制备的环氧树脂;
b)5重量%至25重量%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c)0.1重量%至10重量%的酸值最大为300的酸官能自由基聚合型材料;
d)5重量%至15重量%的双氰胺;
e)有效量的光引发剂;和
f)任选地,有效量的环氧树脂固化催化剂;
其中各重量%是相对于组分a)至f)的总重量计算的;
至少部分地固化所述前胶料层前体,以提供固定至所述织物背衬的前胶料层,其中所述前胶料层基本上密封所述织物背衬;并且
将底胶层前体设置在所述前胶料层上;
将磨粒嵌入所述底胶层前体中;以及
至少部分地固化所述底胶层前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部分地固化所述前胶料层前体包括使所述前胶料层前体B阶段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胶料层前体设置在所述至少部分固化的底胶层前体和所述磨粒上;以及
至少部分地固化所述胶料层前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分包括:
a)60重量%至80重量%的能够通过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反应来制备的环氧树脂;
b)5重量%至15重量%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c)1重量%至5重量%的酸值最大为300的酸官能自由基聚合型材料;
d)5重量%至10重量%的双氰胺;
e)有效量的光引发剂;和
f)任选地,有效量的环氧树脂固化催化剂。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分包括:
a)75重量%至80重量%的能够通过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反应来制备的环氧树脂;
b)10重量%至15重量%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c)1重量%至4重量%的酸值最大为300的酸官能自由基聚合型材料;
d)5重量%至10重量%的双氰胺;
e)有效量的光引发剂;和
f)任选地,有效量的环氧树脂固化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760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果葡糖浆生产过程中色谱循环泵能耗制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级联多电平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