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24780.8 | 申请日: | 2009-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6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石本学;石崎启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B60N2/4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头枕的支承结构中,连接头枕支柱的头枕导杆被能够相对于设于座椅靠背的框架上的头枕托架在前后方向上倾斜运动地支承,由弹簧向后方施力。在这种支承结构中,通过改变弹簧的弹簧常数,可以自由地设定头枕的固有振动频率,使得头枕不与座椅靠背共振,或者使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的振动起到作为动态减振器的作用,降低座椅的振动。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公告平3-13377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支承结构中,为了使头枕导杆能够相对于头枕托架在前后方向上倾斜地运动,在头枕导杆与头枕托架之间有必要具有上下方向的游隙。因此,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在上下方向上的支承强度变低,存在着头枕晃动及商品性降低的可能性。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况,其目的是获得一种车辆用座椅,所述车辆用座椅能够使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转动,并且,可以提高头枕在上下方向上的支承强度。
发明内容
根据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包括:头枕支承件,所述头枕支承件连接头枕的腿部;支承体,所述支承体设置在座椅靠背的框架上,支承所述头枕支承件,所述头枕支承件及所述支承体在设于其中的任何一个或者设于两者上的曲面中相互可滑动地接触,借助在所述曲面中的滑动,对所述头枕支承件相对于所述支承体围绕沿着所述座椅靠背的水平方向的轴线的转动进行导向,并且,借助在所述曲面中的接触,抑制所述头枕支承件相对于所述支承体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上运动。
在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头枕支承件及支承体在设于其中的一个或者两者上的曲面中可滑动地接触,借助在该曲面中的滑动,对所述头枕支承件相对于所述支承体围绕沿着所述座椅靠背的水平方向的轴线的转动进行导向。借此,可以使腿部连接到头枕支承件上的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转动。而且,通过在上述曲面中的接触,抑制头枕支承件相对于支承体在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上运动。从而,由于抑制了腿部连接到头枕支承件上的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在上下方向上运动,所以,可以提高头枕在上下方向上的支承强度。
根据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在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具有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对所述头枕支承件向相对于所述支承体的转动范围内的规定位置上施力。
在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施力机构对头枕支承件向相对于支承体的转动范围内的规定位置上施力。借此,能够抑制连接到头枕支承件上的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不必要地转动。另外,例如,如果制成对头枕支承件向相对于支承体的转动范围内的中间位置施力的结构,则在向本车辆用座椅施加水平方向的振动时,可以使头枕起着动态减振器的作用。
根据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在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所述施力机构是设置在所述支承体与所述头枕支承件中间并在所述转动时弹性变形的弹性体。
在根据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中,当头枕支承件相对于支承体转动时,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弹性体弹性变形。借此,可以对头枕支承件向相对于支承体的转动范围内的规定位置施力,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制成施力机构。
根据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在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所述施力机构是设置在所述头枕支承件上并在所述转动时弹性变形的弹性部。
在方案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当头枕支承件相对于支承体转动时,设置在头枕支承件上的弹性部弹性变形。借此,可以对头枕支承件向相对于支承体的转动范围内的规定位置施力。这样,由于构成施力机构的弹性部设置在头枕支承件上,所以,可以减少部件数目。
根据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在方案1~方案4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所述头枕支承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体围绕所述座椅靠背的左右方向的轴线转动,并且,将所述头枕支承件的下端侧及所述腿部的下端侧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用于接受从所述座椅靠背的前方侧输入的负荷的负荷输入部,配置于比所述支承体更靠所述座椅靠背的下侧的位置。
在方案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在比支承体更靠座椅靠背的下侧,即,比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的转动中心更靠座椅靠背的下侧,配置有头枕支承件的下端侧及腿部的下端侧中的至少一个,将所述至少一个下端侧作为负荷输入部。这里,例如在车辆的后面碰撞时,若由于乘坐人员的向后方的惯性移动而对于上述负荷输入部从座椅靠背的前方侧输入负荷,则负荷输入部向座椅靠背的后方侧转动,比头枕的上述转动中心更靠上侧的部分(头枕的本体部)向座椅靠背的前方侧转动。借此,可以获得所谓的主动式头枕的效果,所以,可以抑制乘坐人员的头部震颤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47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构造
- 下一篇:一种在帽式安装轨上安装锁定电器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