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门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8211.4 | 申请日: | 200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0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秋月龙次郎;西尾贵士;山田祐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65/20 | 分类号: | E05B65/20;B60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门锁 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闩锁机构,其将车门相对于车身保持为关闭状态;
内杆,其能够从车辆的室内进行操作;
内开杆,其与所述闩锁机构以及所述内杆连接,能够解除所述闩锁机构对所述车门的关闭状态的保持;
锁定杆,其能够自由地切换到未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在所述未锁定位置上时,为了使所述车门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身呈打开的状态而使所述闩锁机构动作,能够将所述内开杆的动作以及来自车外的操作力传递到所述闩锁机构,在所述锁定位置上时,不能将所述内开杆的动作以及来自车外的操作力传递到所述闩锁机构;
移动体,其能够在未固定位置、固定位置、以及双重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未固定位置上,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未锁定位置时能够将所述内杆的动作传递到所述内开杆,在所述固定位置上,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未锁定位置时不能将所述内杆的动作传递到所述内开杆,在所述双重锁定位置上,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不能将所述内杆的动作传递到所述内开杆;
电气驱动部;
切换杆,其与所述移动体连接,且被所述电气驱动部驱动而使所述移动体移动;和
第1卡合片以及第2卡合片,该第1卡合片设在所述锁定杆上,该第2卡合片设在所述切换杆上,
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未锁定位置时,为了限制所述切换杆的动作,而将所述移动体的移动范围限制在所述未固定位置与所述固定位置之间,所述第2卡合片与位于所述移动体的固定位置的所述第1卡合片卡合,
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为了容许所述切换杆使所述移动体在所述未锁定位置与所述双重锁定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1卡合片配置在不与所述第2卡合片卡合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中间杆,所述中间杆与所述车门连结且将所述移动体支承为滑动自如,
所述移动体随着所述切换杆的动作而被该切换杆推压,由此使所述中间杆滑动,并在所述未固定位置、所述固定位置以及所述双重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杆与该内杆连接,从而当所述移动体位于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中间杆经由该移动体而与所述内杆一体动作,所述中间杆具有推压片,
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还具备与所述锁定杆连接的解除杆,当在所述移动体位于所述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锁定杆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时,解除杆随着所述内杆的动作而被所述推压片推压,由此进行使所述锁定杆移动到所述未锁定位置的动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移动体位于所述未固定位置、且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解除杆随着所述内杆的动作而被所述推压片推压,由此进行至少使所述锁定杆移动到所述未锁定位置的动作。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杆、所述内开杆以及所述中间杆以能够绕单一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车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为了将所述移动体保持在所述未固定位置、所述固定位置以及所述双重锁定位置上而有选择地保持所述切换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杆利用所述电气驱动部的驱动力和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根据所述锁定杆的未锁定位置或锁定位置,有选择地切换到与所述移动体的未固定位置、固定位置或双重锁定位置相当的转动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是限制弹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未锁定位置时,所述第1卡合片被配置在所述第2卡合片的移动轨迹内,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1卡合片被配置在所述第2卡合片的移动轨迹外。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能够经由所述固定位置而在所述未固定位置和所述双重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821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压智能选相开关
- 下一篇:三相电流平衡自动调整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