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及太阳能电池元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4057.3 | 申请日: | 2009-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9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新乐浩一;西村刚太;伊藤宪和;稻叶真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1/04 | 分类号: | H01L31/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朱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电池 元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由以硅为主成分的非晶质材料构成的p-i-n接合结构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通过等离子CVD法在基板上分别层叠由a-Si:H膜构成的p型层(具有p型的导电型的性质的半导体层)、i型层(非掺杂半导体层)、n型层(具有n型的导电型的性质的半导体层),从而具有p-i-n接合。
薄膜太阳能电池从以p型层侧作为光入射侧的膜构成和基板的配置关系的观点出发,大致分为衬底(Substrate)型和超直(Superstraight)型。光入射侧成为p型层的情况下,衬底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如下结构,即:在支撑基板上形成电极层,在其上依次形成n型层、i型层、p型层的硅膜,在其上层叠透明电极层。另一方面,超直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如下结构,即:在具有玻璃基板和形成于玻璃基板上的透明导电膜的导电性基板上,依次形成p型层、i型层、n型层的硅膜,在其上层叠电极层。
这些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在利用等离子CVD法的成膜过程中,掺杂剂从n型层(衬底型的情况)、或p型层(超直型的情况)向i型层中扩散,由此,n/i界面(衬底型的情况)或p/i界面(超直型的情况)的电场变得不充分,在p/i界面的附近产生的载流子的分离效率降低,引起太阳能电池特性的损失(例如,电流密度Jsc的降低)。
尝试消除由这样的掺杂剂的扩散引起的特性劣化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07-263728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日本特开平09-22380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已经公开。
另外,在光入射侧,按照从光入射侧开始顺次为p型层、i型层、n型层的顺序,形成由带隙(bond gap)宽的a-Si:H构成的p-i-n接合结构组件,按照从光入射侧开始顺次为p型层、i型层、n型层的顺序,形成由带隙狭窄的μc-Si构成的p-i-n接合结构组件的串联(tandem)型薄膜太阳能电池逐渐受到关注。在这样的串联型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组件的构成采用超直型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以衬底型的a-Si:H薄膜太阳能电池为对象,通过称为补偿掺杂(counter dop)法的方法来改善该特性劣化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在i型层成膜时均匀地掺杂硼,抵消从其下侧的n型层扩散到i型层的磷的影响,使i型层的内部电场尽可能地均匀化,由此改善电流密度Jsc的降低的方法。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代替这样的补偿掺杂法,在形成n型层后,使其与含硼的气体接触,使硼附着在n型层表面,然后形成i型层。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方法,以衬底型的a-Si:H薄膜太阳能电池为对象,形成n型层后,形成称为阻障层的混入有硼的厚度非常薄的(8nm左右)硅层,之后,形成i型层。但是,对于超直型的a-Si:H薄膜太阳能电池而言,即使应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方法,也得不到充分的效果。
另外,公知的是,对于如日本特开2004-31518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那样,用微晶硅(以下,称为μc-Si)形成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而言,由于同样的原因,也会引起特性劣化。但是,即使将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技术应用于超直型的a-Si:H薄膜太阳能电池,也不能得到充分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元件特性比以往提高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一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形成有透明导电膜的透明基板的工序、在透明导电膜上附着n型掺杂剂的工序、在透明导电膜上依次形成p型层、i型层、及n型层的工序。
由此,在太阳能电池元件中,n型掺杂剂从透明导电膜和p型层的界面通过p型层内部,然后到达p型层和i型层的界面,并进一步向i型层中扩散(tailing,渗入)。通过n型掺杂剂的扩散可抵消p型掺杂剂从p型层向i型层扩散的影响,所以,可实现具有高的电流密度的特性优良的超直型的太阳能电池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太阳能电池元件10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在平坦的透明基板1上形成表面具有微细的凹凸的透明导电层2之后,进行p型层3以后的各层的形成时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3是示例等离子CVD成膜装置100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在第一方式下进行n型掺杂剂导入处理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的SIMS的分析结果的图;
图5是表示在第二方式下进行n型掺杂剂导入处理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的SIMS的分析结果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4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性能电磁液压微型化断路器
- 下一篇:能快速蒸干残渣的皂素提取罐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