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吸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8458.6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7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吉丽超;王弘岩;王海林;刘强;马芳武;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0 | 分类号: | F16F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吸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附属零件,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特别是汽车在运行时的舒适性,在汽车运行在某个速度挡时,汽车的副车架的振动频率可能接近或达到副车架的特定振动频率,造成车内噪声过大,汽车的舒适性大为降低。
中国专利局于2007年4月18日公开了公开号为CN1948781A的文献,名称为磁流变弹性体移频吸振器及控制方法,该吸振器包括执行部件、控制部件和传感器,其执行部件是由导磁体、线圈、磁流变弹性体和吸振质量块、基座组成,通过调节线圈上所对应的电压,从而调节磁流变弹性体的刚度和弹性使之振动频率发生变化,直至吸振器执行部件的振动频率和减震对象的振动频率相同。该装置的减振效果好,但所需的零部件较多,装置复杂,不易于安装,且所需材料的价格较高,整个装置成本较高,不宜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汽车在运动到某个速度挡时,出现副车架共振造成车内噪声过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的降低汽车车内噪声、且成本低的动力吸振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吸振器,主要包括与副车架的一阶弯曲固有频率相同的谐振块、安装支架和安装谐振块的壳体,壳体呈圆柱体,壳体内开有若干个用于放置谐振块的空心腔体,壳体沿着其轴线方向于中部开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为螺纹孔,通过安装通孔,安装支架与壳体铆接,用安装支架将装有谐振块的壳体固定在副车架上,在副车架出现振动峰值时,吸振器可以将副车架的振动能量分去一部分,从而达到降低副车架的振幅,降低车内噪声的效果。
所述的谐振块为方形块,便于安装和限位。
所述的壳体的一个底面为壳盖,壳体内部的空心腔体沿轴线对称分布,空心腔体形状和谐振块形状相吻合,通过壳体可以安装多个谐振块,从而达到较佳的降振性能和降噪音效果。
所述的谐振块为偶数个,谐振块对称的放置在壳体内。
所述的安装支架为带有两个固定片的矩形块,固定片呈矩形,固定片平行对称的固定在矩形块的外侧面的两个平行面上,固定片与矩形块垂直,固定片上开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与壳体的螺孔相配合,矩形块上开有若干个用于将壳体固定在副车架上的安装孔。
所述的安装支架一体成型,减少加工工艺。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副车架处在振动频率而造成车内的噪音;结构简单,所需零件少,易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安装支架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中:1、谐振块,2、螺栓,3、螺母,4、安装支架,41、固定片,42、安装孔,5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动力吸振器,包括谐振块1、螺栓2、螺母3、安装支架4、壳体5(参见图1)。
谐振块1为矩形块,其固有频率为118Hz,与副车架一阶弯曲固有频率一致,壳体5呈圆柱体,圆柱体的上底面为壳盖,壳体5内部开有6个矩形腔,矩形腔的大小与谐振块1相吻合且沿着壳体的轴线对称分布,谐振块1安装于矩形腔内,壳体5的中部沿轴线方向开有一个螺纹通孔,安装支架4为两平行侧面分别带有竖直固定片41的矩形块(参见附图3),矩形块上开有一个螺纹孔,固定片41上开有安装孔42,两个安装孔在同一直线上,通过固定片41上安装孔42和壳体5上的螺纹通孔,安装支架4与壳体5铆接。
使用时(参见图2),打开壳体5的壳盖,将6块谐振块1放置在壳体5的矩形腔内,并盖上壳盖,在将壳体5放置于安装支架4上,壳体5的螺纹通孔与固定片41上的安装孔42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螺栓2带螺纹的端穿过壳体5的螺纹通孔和固定片41的安装孔42并用螺母3固定,最后通过安装支架4将整个动力吸振器固定在副车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8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摄像器件和摄像装置
- 下一篇:用于受限区域平坦化的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