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纵列式双涵道垂直起降陆空交通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02792.2 | 申请日: | 2009-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006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谢雁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雁洲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B64C29/00;B64C11/46;B64C11/4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列 式双涵道 垂直 起降 陆空 交通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陆空双栖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道路交通为主、以飞行为辅的纵列式双涵道垂直起降陆空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陆地交通工具以汽车为主,汽车主要依靠车轮抓地并转动,从而获得前进的推力,故而汽车行驶依赖于道路的平整通畅,一旦道路发生拥堵、损坏等状况,则汽车无法前行,这给汽车的使用带来不便。
为了实现在上述无法前行的状况下汽车能摆脱对地面的依赖而升空并跨越障碍,目前也有将飞机的升力结构,尤其是将直升机的升力系统结合在汽车上的新型交通工具出现,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82287.2的发明专利,即公开了一种新的旋翼风扇升力控制方法及可直升飞行汽车,该可直升飞行汽车车身设有前2个后2个共4个车轮,经减振悬架支撑行走;后轴桥有差速器,车身前部为驾乘室,驾乘室内设有仪表盘、方向盘、操纵杆、变速杆、离合器-刹车蹬、左右方向舵蹬、油门踏板、辅助机翼折叠-展开及伸缩操控手柄,及旋转半球壳气流阀控制杆等控制部件。车身后部装动力引擎、离合器、分动器箱、双垂尾翼,及其顶部水平尾翼,其中,双垂尾翼上部安装有方向舵,所述水平尾翼后沿安有升降舵,车身后部中下部左右各设一组三通喷气口,后下车轴桥上有差速器,发动机前的变速箱左右各伸出一带三角皮带轮的水平轴,两水平轴的转向相反。车身中腹部竖直安装一套反转双旋翼的涵道风扇。车身两侧各安装一副可折叠可伸缩的辅助机翼。风扇涵道下部与车厢中部底板上两列纵向并排喷气口组相连。
该可直升飞行汽车通过涵道反向双旋翼的旋转提供升力而升降,通过辅助机翼增加侧向平衡度,通过改变底部喷口组的喷气方向实现平飞,通过尾部三通喷口的侧向喷口喷气,和/或偏转尾部方向舵以及两侧副翼来改变飞行方向。
上述可直升飞行汽车的缺陷在于:1、升空后飞行过程中的侧向平衡度需依靠展开的辅助机翼保持,这限制了该飞行汽车在如巷道等窄小空间内的应用;2、所述的涵道反向双旋翼仅提供升力,而飞行汽车升空后的平飞、转向等动作由各喷气口、各舵和副翼等各辅助翼来控制实现,既使得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生产成本高,又增加了该飞行汽车出现机械故障的风险,降低了该飞行汽车的安全性,同时也给飞行汽车的控制带来了不便,故而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纵列式双涵道垂直起降陆空交通工具,其宽度小,同现有的轿车等宽、等长、等高,适于在道路上行驶及垂直起降飞行,结构简单,操控性好,实用性强,噪音低,安全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纵列式双涵道垂直起降陆空交通工具,包括车体,车体设置有驾乘舱和车轮;车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均包括涵道、位于涵道内的螺旋桨以及支撑螺旋桨的支架;所述螺旋桨具有可调桨叶角的桨叶;与两个所述螺旋桨连接的旋转轴均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螺旋桨均设置有与桨叶连接的自动倾斜器;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螺旋桨由车体设置的发动机驱动,两个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支架固定在相应的涵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包括:
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螺旋桨均包括与所述旋转轴垂直固接的桨毂以及分别枢接在所述桨毂两端的桨叶;每个螺旋桨的两片所述桨叶分别与相应的自动倾斜器连接。
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自动倾斜器均包括倾斜器本体、两组拉杆组件和三套变距舵机;所述倾斜器本体可倾斜地滑动套设在相应的旋转轴外缘;两组所述拉杆组件一端与所述倾斜器本体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片所述桨叶连接;;所述变距舵机包括有连杆,所述变距舵机通过连杆与所述倾斜器本体连接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倾斜器本体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旋转轴外的球形导向体、活动套设于所述导向体外缘的斜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斜盘上端面并活动套设于所述导向体外缘的转盘。
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拉杆和摇臂,所述拉杆下端铰接在所述转盘上,拉杆上端与所述摇臂一端铰接,所述摇臂另一端与所述桨叶固接;两组拉杆组件分别与两片桨叶连接。
每套所述变距舵机包括机座和丝杠式连杆,所述机座设置有直流电机、反馈电位器和与所述直流电机输出端连接的减速齿轮箱;连杆一端与所述减速齿轮箱传动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箱控制连杆沿其轴线作直线运动,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斜盘铰接;所述反馈电位器与所述直流电机电信号连接;所述机座固定在相应的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雁洲,未经谢雁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27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