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炮崩复合材料硬质风筒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3542.7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6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马兰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普瑞聚能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4 | 分类号: | E21F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默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3 | 代理人: | 汪振中 |
地址: | 2501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炮崩 复合材料 硬质 | ||
1.抗炮崩复合材料硬质风筒,由一节节筒体(1)相接在一起构成;其特征在于:
在每节筒体(1)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吊环(2);
每两节相邻的筒体(1)由位于两筒体(1)端部间的连接铁丝(3)连接;
所述筒体(1)由以聚氨酯层为主料层、硬质层为基材层组合的复合层结构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相接的形式是通过与相邻的筒体(1)间共同套装的内连接头(4)相接在一起,内连接头(4)是锥形连接头或直型连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相接的形式是通过与相邻的筒体(1)间共同套装的外连接头(5)相接在一起,连接头(5)利用紧固螺栓(6)和筒体(1)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相接的形式是:筒体(1)为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锥筒形,一节筒体(1)的细头插紧在相邻筒体(1)的粗头中,以插接的方式相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相接的形式是:筒体(1)一端为凸头端,另一端为凹槽端;一节筒体(1)的凸头端插紧在相邻筒体(1)凹槽端中,以插接的方式相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筒,其特征在于:筒体(1)所述的聚氨酯层包括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氨酯层、聚酯型聚氨酯层;所述的硬质层包括凯夫拉布层、玻璃纤维层;筒体(1)的复合层结构从内至外为:第一层(1-1)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氨酯层,第二层(1-2)为凯夫拉布层,第三层(1-3)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四层(1-4)为玻璃纤维层,第五层(1-5)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六层(1-6)为玻璃纤维层,第七层(1-7)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八层(1-8)为玻璃纤维层,第九层(1-9)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十层(1-10)为玻璃纤维层,第十一层(1-11)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十二层(1-12)为玻璃纤维层,第十三层(1-13)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十四层(1-14)凯夫拉布层,第十五层(1-15)为聚氨酯层。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筒,其特征在于:筒体(1)所述的聚氨酯层包括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氨酯层、聚酯型聚氨酯层;所述的硬质层为玻璃纤维层,筒体(1)的复合层结构从内至外为:第一层(1-1)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氨酯层,第二层(1-2)为玻璃纤维层,第三层(1-3)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四层(1-4)为玻璃纤维层,第五层(1-5)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六层(1-6)为玻璃纤维层,第七层(1-7)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八层(1-8)为玻璃纤维层,第九层(1-9)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十层(1-10)为玻璃纤维层,第十一层(1-11)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十二层(1-12)为玻璃纤维层,第十三层(1-13)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十四层(1-14)玻璃纤维层,第十五层(1-15)为聚氨酯层。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筒,其特征在于:筒体(1)所述的聚氨酯层包括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氨酯层、聚酯型聚氨酯层;所述的硬质层为凯夫拉布层,筒体(1)的复合层结构从内至外为:第一层(1-1)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氨酯层,第二层(1-2)为凯夫拉布层,第三层(1-3)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四层(1-4)为凯夫拉布层,第五层(1-5)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六层(1-6)为凯夫拉布层,第七层(1-7)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八层(1-8)为凯夫拉布层,第九层(1-9)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十层(1-10)为凯夫拉布层,第十一层(1-11)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十二层(1-12)为凯夫拉布层,第十三层(1-13)为聚酯型聚氨酯层,第十四层(1-14)凯夫拉布层,第十五层(1-15)为聚氨酯层。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筒,其特征在于:连接铁丝(3)连接在筒体(1)端部的连接螺钉(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普瑞聚能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普瑞聚能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354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电站
- 下一篇:自动螺旋升降跟踪太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