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变压缩比汽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80933.5 | 申请日: | 200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9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任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树华 | 
| 主分类号: | F02D15/02 | 分类号: | F02D15/02;F02B75/04;F01M1/02;F02F1/24;F02F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压缩比 汽车 | ||
技术领域:
一种可变压缩比汽车,属于运输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发动机都是固定的压缩比,近年国外出现了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萨博的“SVC可变压缩比技术”。可变压缩比技术带来的最大作用是小排量的发动机,也可输出可与大排量发动机相比拟的功率和扭矩,并且油耗更少,排放更低。可变压缩比技术复杂,一般都需要对发动机缸体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这对一般生产企业来说,都是难以做到的。更何况可变压缩比技术的知识产权掌握在人家手里,仅仅是购买可变压缩比技术的使用权,就绝非是一般企业所能做到的。目前,可变压缩比技术的应用在中国还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项目是一款异想天开的全新设计,它不必对发动机技术进行根本的改造,而仅仅改造汽缸盖,就能够实现可变压缩比。本项目能够与已有的传统技术兼容。
本方案的核心技术主要在汽缸盖上,汽车的其他部分几乎没有任何改动。1型的组件有活塞缸套、活塞、偏心轮及偏心轮轴、蜗轮蜗杆机构、电动机、转动角度传感器和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构成;汽缸盖燃烧室的上面有一个活塞缸套,其中有可以上下运动的活塞,活塞上有2-3个活塞环槽;活塞顶部有机油管通到活塞环槽中,该机油管连接在机油泵的出油管道上;活塞的上下运动,依靠偏心轮来调节,偏心轮的转动力,来源于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的动力来自电动机。
2型与1型的区别是活塞的润滑方式不同,汽缸盖侧面有机油管与活塞缸套上的至少一个小孔相通,该机油管连接在机油泵的出油管道上。
所述的可变压缩比汽车的汽缸盖,其特征是,活塞上有独立的冷却水套,该冷却水套的两端进出水管分别连接到发动机冷却水泵的进出水管上。
所述的可变压缩比汽车的汽缸盖,其特征是,活塞的顶面至少有两个对称的凸缘,该凸缘下面有活塞回位弹簧,该活塞回位弹簧下面顶在汽缸盖的洼台上。
所述的可变压缩比汽车的汽缸盖,其特征是,它的顶部是两个平面,活塞所在位置周围是一个较高的平面。
本项目的有益效果是,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有利于降低排放污染物,大大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必将给交通运输业带来革命性进步和效率;同时有力提升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可变压缩比汽车的汽缸盖横截面图;
图2为可变压缩比汽车的变压机构图;
图3为2型可变压缩比汽车的汽缸盖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汽缸盖12的燃烧室6的顶部有一个活塞缸套,活塞缸套中有活塞8,活塞8上有2-3个活塞环槽,活塞环槽中有活塞环7;活塞的顶部有一个机油管1通达活塞环槽中,机油管1连接在机油泵的出油管道上;活塞8上有独立的冷却水套9,冷却水套9的两端进出水管分别连接到发动机冷却水泵的进出水管上;活塞8的顶面至少有两个对称的凸缘,该凸缘下面有活塞回位弹簧2,活塞回位弹簧2下面顶在汽缸盖的洼台上;活塞8的上面有偏心轮10,偏心轮10安装在偏心轮轴11上;偏心轮10的转动可以决定变压活塞7的升降。
偏心轮10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活塞8是位于下止点,此时汽车的压缩比最大;
偏心轮10旋转180度时,变压活塞8是位于上止点,此时汽车的压缩比最小;
偏心轮10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旋转任何一个不等于180度的角度时,发动机的压缩比是处于最大和最小之间。
汽缸盖12的顶部是两个平面,活塞8所在的位置周围要高,这是因为燃烧室上面的厚度不足,活塞的行程太短不稳定,通过增加其高度来解决的。
偏心轮转动角度传感器13的支架用螺栓紧固在缸盖上,转动角度传感器13与发动机转速传感器配合,实现发动机的压缩比自动调节。
图中有气门5、水套4和气门顶杆套筒3,气门5的上端有气门回位弹簧。
如图2所示,可变压缩比汽车的变压机构由偏心轮轴架14、偏心轮轴11、偏心轮10、蜗轮16、蜗杆17和电动机15构成。
偏心轮轴架14紧固在汽缸盖上,电动机15紧固在发动机缸体的后端。电动机15的转动,带动蜗杆17转动,蜗杆17带动蜗轮16转动,则偏心轮轴11上的偏心轮10随之转动,通过偏心轮10的转动来调节变压活塞8的位置。
活塞8在上下止点之间的运动,可以实现改变汽车发动机压缩比的目的。
如图3所示,2型汽缸盖侧面有机油管18,机油管18连接在机油泵的出油管道上;机油管18与活塞缸套上的两个小孔相通,活塞8上下运动时,机油可以有效润滑活塞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树华,未经任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09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信号过孔结构与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IGBT驱动保护电路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