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炉被冷却件的余热回收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74578.0 | 申请日: | 2009-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7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礼宏;李秀敏;魏京;张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诚凤凰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C21D9/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炉 冷却 余热 回收 系统 | ||
1.一种加热炉被冷却件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用热装置,在所述用热装置中储存有冷却水,在所述用热装置上开设有出水口和回水口;
冷却构件,所述冷却构件与所述多个被冷却件相接触,在所述冷却构件上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
出水管路,所述的出水管路连接于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输入口之间;
回水管路,所述的回水管路连接于所述回水口与所述输出口之间;
循环泵组,所述的循环泵组设置在所述出水管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被冷却件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热装置包括除氧器和软水箱,所述的出水口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除氧器和软水箱的下部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的回水口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除氧器和软水箱的上部的第一回水口和第二回水口;所述出水管路一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的冷却构件的输入口相连接,所述回水管路一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回水口和第二回水口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的冷却构件的输出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炉被冷却件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回水口前端的回水管路上设有溢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被冷却件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热装置为除氧器,所述的出水口为设在所述除氧器底部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的回水口为设在所述除氧器上部的第一回水口,所述出水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构件的输入口之间;所述回水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水口与所述冷却构件的输出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被冷却件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热装置为软水箱,所述的出水口为设在所述软水箱底部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的回水口为设在所述软水箱顶部的第二回水口,所述出水管路连接于所述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构件的输入口之间;所述回水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回水口与所述冷却构件的输出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炉被冷却件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个冷却部件,所述的冷却部件分别通入所述的各个的被冷却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炉被冷却件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个冷却部件围绕于其所对应的所述被冷却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炉被冷却件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部件为管束、蛇形管、螺旋形管或开设在被冷却件上的通槽或贯通被冷却件的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炉被冷却件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部件为管束、蛇形管、螺旋形管或开设在被冷却件上的通槽或贯通被冷却件的空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炉被冷却件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各个冷却部件上设置有流量测量装置及流量调节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炉被冷却件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泵组包括并联设置的两台电动循环泵,进一步还包括一台柴油循环泵,所述的柴油循环泵与所述两台电动循环泵并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诚凤凰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诚凤凰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45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
- 下一篇:一种含有机硅橡胶成份的保护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