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窗帘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72519.X | 申请日: | 200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2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华 |
| 主分类号: | A47H5/02 | 分类号: | A47H5/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 地址: | 5117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窗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窗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需使用拉绳,即能控制帘布平移的电动窗帘结构。
背景技术
窗帘的结构与样式众多,但无论形态如何改变,一般的窗帘都使用有拉绳作为控制移动之用。拉绳通常是由上梁往下垂落到双手可拉到之处,当拉动拉绳时,即能够以此控制窗帘做水平移动。这种使用拉绳之窗帘结构设计,装设后会有一突兀拉绳于一侧边出现,使用不仅不美观,且容易因为风吹而发生不规则摆动,容易缠到一旁的人;尤其是拉绳使用上有安全性隐患,因拉绳是一可循环的环状体,下端垂落有时位置极低,常发生小朋友缠到颈部之窒息情况,使用安全性欠佳。
为了改善上述一般窗帘在使用拉绳时所会产生的各项缺失,遂有业类人士推出一种利用马达配合皮带暨皮带轮来带动帘布做水平移动之电动窗帘结构。但,利用皮带传动,虽较使用一般绳索拉动好,可因为皮带会磨耗,故当使用一段时间后,仍会有磨耗过当,造成打滑无法顺利带动帘布之现象产生;再者若皮带磨耗程度不一,还会有两帘布无法同步移动的缺憾。
于是,如何针对上述习知电动窗帘结构所存在之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容易操控、磨损小且窗帘开启过程不打滑的电动窗帘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电动窗帘结构,包括有一上梁,上梁一端安装由马达带动的主动单元,上梁另一端安装有被动单元,所述上梁内还设有由主动单元、被动单元带动的传动带和用于挂接窗帘布的与传动带相连接的滑动机构,所述主动单元、滑动机构与传动带之间通过卡接方式连接传动。
所述的上梁下方设有一透空部,下段连接透空部处形成为一轨槽,轨槽之两侧设有上、下相分离成闪避空间之隔板,使轨槽与上梁之边壁间能构成一套合槽。
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有滑车和滑动件,滑车上设有挂孔,上方结合有数导引座,这些导引座两侧均凸出有一挡部,挡部内并枢设有滑轮;
滑动件上方两侧各枢设有一滑动件滑轮,下方设有一滑动件挂孔;
该滑车与滑动件均容设在上梁之轨槽中,且以滑轮承置在上梁底壁,而得沿上梁轴向位移,及其具挂孔之一端系均由透空部往下伸出。
所述主动单元由一上壳座与一下壳座在其间枢套有一主动轮而成,该上、下壳座对合后会在一侧形成有一套口,该套口套接在上梁一端使主动单元能获得固定,主动轮之主轴则伸出于下壳座外,而能以该主轴来与马达相连结传动;
所述被动单元乃由一上壳与一下壳在其间枢套有一被动轮而成,该上、下壳对合后会在一侧形成有一套接口,该套接口套接在上梁另一端,让被动单元能获得固定。
滑车挡部外与主动轮外周上均设有若干呈接续状之卡块,传动带上则设有若干呈接续状之卡孔,传动带容设在上梁的套合槽中,传动带卡孔与滑车及主动轮之卡块相扣合卡接,使得主动轮转动并通过传动带来带动滑车靠近或远离。
所述上梁为铝材加工而成的长条状物体。
所述的马达安装在一固定板上,该固定板来与主动单元下壳座通过旋转卡接方式定位。
固定板与下壳座之间还插设有一具弹性扣爪的止动片,来防止下壳座与固定板间发生相对旋转。
传动带二自由端各绕过主动轮与被动轮后,在套合槽通过其卡孔与滑车卡块嵌入固定并相接成环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动窗帘结构,其利用传动带之卡孔供滑车与主动轮之卡块卡接来实现传动,可以有效避免打滑无法顺利动作的现象发生,这种结构用在控制帘布之启闭上将更确实有效。
本实用新型电动窗帘结构,是由传动带步进带动滑车靠近或远离,如此还可以避免磨耗不一的现象产生,因此在控制带动两帘布动作时更加同步。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动单元之立体分解放大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动单元之组合剖面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剖面上视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
上梁-----10 透空部----11
轨槽-----12 隔板-----13
闪避空间---131 套合槽----14
滑车-----20 挂孔-----21
导引座----22 挡部-----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华,未经陈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25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炉燃气炉两用节能锅
- 下一篇:智能晒衣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