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副车架结构和包括该副车架结构的自卸式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6951.1 | 申请日: | 2009-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9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加平;李名祥;黄世家;杨培金;王志锋;陈亮;郑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0P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小莲;王凤桐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架 结构 包括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副车架结构和包括该副车架结构的自卸式车辆。
背景技术
通常,自卸式车辆包括车架结构、副车架结构、驱动器和货厢,其中,车架结构用于连接车辆的前后桥,并为动力装置和车身提供安装,副车架结构与车架结构固定连接,货厢安装在副车架结构上并在翻转卸货时能够相对于副车架结构枢轴转动,货厢的重量通过副车架结构而传递至车架结构,驱动器安装在车架结构(或副车架结构)上,当需要卸车时,该驱动器可以驱动货厢枢轴转动,从而实现自动卸车。
传统的副车架结构如图1所示。副车架结构包括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两根纵梁10,该纵梁10为单个整体部件。副车架包括至少两对横梁11,该两对横梁11与所述一对纵梁10固定连接,其中,横梁11不是单个整体部件,而是包括与纵梁10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单个部件。副车架结构还包括货箱支柱12,该货箱支柱12固定连接在两根横梁11之间,并与横梁11的端部相邻。货箱4连接于副车架结构的货箱支柱12上,并通过铰接装置将货箱4与货箱支柱12铰接,而且,车辆至少一侧的货箱4与货箱支柱12的铰接为可松开的。
例如,如图1所示,当货箱4与图1中上部的货箱支柱12之间可枢轴旋转,且货箱4与图1中下部的货箱支柱12之间松开时,驱动器3可以驱动货箱向图1中的上部侧翻(在图1中从左至右的方向观察时,货箱4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由此可知,当货箱处于倾斜状态以卸货时,货箱的重量主要通过副车架结构与货箱连接的部位以及驱动器3承载。尤其是副车架结构的横梁11所受到的载荷更大。
而对于传统的副车架结构来说,副车架结构的横梁11为通过多个部件固定连接而形成,即整体上不是单根横梁。因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副车架结构中常常会出现变形或焊缝开裂等缺陷,尤其是在副车架结构的横梁11上最为容易出现缺陷。
因而,需要设计一种具有较高的强度的副车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副车架结构的强度有限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副车架结构,该副车架结构具有相对较高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副车架结构,该副车架结构包括一对纵梁、至少两对横梁和至少两对货箱支柱,所述横梁与所述一对纵梁固定连接,每对货箱支柱固定连接在每对横梁之间,其中,所述横梁中的每一根横梁均为单个整体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卸式车辆,其中,该自卸式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副车架结构、驱动器、货箱和铰接装置,所述驱动器安装在所述副车架结构上并用于对所述货厢的底表面施加作用力,所述货厢具有与所述货厢支柱配合的连接槽,所述货厢支柱位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槽内,至少位于车辆一侧的货箱支柱与连接槽通过所述铰接装置可松开地铰接。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副车架结构和包括该副车架结构的自卸式车辆,由于副车架结构的横梁为单个整体部件,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横梁的强度,也使副车架结构具有相对较高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副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图3为沿纵梁的长度方向所述副车架结构的侧视图,表示货厢与货厢支柱之间的连接关系。
主要部件的附图标记
驱动器 3
货厢 4
连接槽 5
驱动器安装座 6
纵梁 10
横梁 11
货箱支柱 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结构包括一对纵梁10、至少两对横梁11和至少两对货箱支柱12,所述横梁11与一对纵梁10固定连接,每对货箱支柱12固定连接在每对横梁11之间,其中,所述横梁11中的每一根横梁均为单个整体部件。
副车架结构主要用于为自卸式车辆的货箱提供连接基础。副车架结构包括至少两对横梁11,该横梁11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同。多对横梁11均固定连接于一对纵梁10,从而构成副车架结构的主体。通常每根横梁11伸出于一对纵梁10两侧的长度都是相等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6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