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蚊虫自动捕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46294.0 | 申请日: | 2009-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3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赵彤言;董言德;李春晓;刘美德;郭晓霞;汪中明;张映梅;邢丹;石新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M1/06 | 分类号: | A01M1/06;A01M1/02;A01M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 地址: | 1000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蚊虫 自动 捕获 装置 | ||
1.一种蚊虫自动捕获装置,包括蚊虫收集装置、“n”型通风管道(5)和蚊虫诱捕装置和抽风装置(7);
所述蚊虫收集装置由自上而下依次连通连接的网状蚊虫采集袋(8)、蚊虫收集筒(9)、透气网(10)、底座(11)组成;
所述蚊虫诱捕装置包括“喇叭”状采集口(3)和二氧化碳排气管(2);
所述网状蚊虫采集袋(8)的上部与“n”型通风管道(5)的一端连通连接,“n”型通风管道(5)的另一端与“喇叭”状采集口小口径端连通连接,所述排气管(2)穿过“n”型通风管道(5)的管壁从“喇叭”状采集口的大口径端伸出,使排气管的出气口位于“喇叭”状采集口的大口径端下方;
所述抽风装置设于所述“n”型通风管道(5)内部,所述抽风装置的安装方向,使在所述抽风装置开启时,空气从“喇叭”状采集口向所述网状蚊虫采集袋(8)处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虫自动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通风管道(5)上还设有吊环(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蚊虫自动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蚊虫诱捕装置还包括吸引蚊虫的光源(1),所述光源(1)设于所述“喇叭”状采集口大口径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629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民用电器安全节能性能的方法及民用直流供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缆吊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