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五位射频微机电式移相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42644.6 | 申请日: | 2009-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0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鲍景富;张晓升;杜亦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B81B7/02 |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詹福五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微机 移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射频通信及微电子机械(MEMS)技术,特别是一种涉及五位分布式射频微机电结构移相器,该移相器尤其适合用于射频/微波等高频波段。
背景技术
移相器是通信系统设备中的基本部件,微波和毫米波移相器更是组成接收发机和相控阵天线的关键部件。目前,传统移相器主要采用铁氧体材料、PIN二极管或FET开关来实现,体积较大、功耗高,难以适应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射频微机电(RF MEMS)移相器的发展,采用MEMS技术制得的移相器具有低功耗、高品质因数、高隔离度、与IC工艺兼容和体积小等特点。此类移相器主要分为开关线型和分布式两类,其中开关线型移相器是通过MEMS开关选通信号通道,利用传输线延迟来实现移相功能,此类移相器与传统移相器相比虽然具有低功耗、高品质因数、高隔离度、与IC工艺兼容的特点,但仍存在体积较大、工艺复杂、移相精度不高等缺陷;分布式移相器则包括CPW(共面波导)信号线、CPW地线及设于信号线上表面的绝缘层,MEMS金属梁及其支撑,比例电容上极板、下极板,2-4个直流加载电极及与MEMS金属梁之间的连接导线,基片及设于其上的绝缘层;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MEMS梁上周期性加载驱动电压,利用电容的移相特性来实现移相功能;该分布式移相器虽然具有结构较简单、体积较小的特点,但由于其金属梁采用板体梁及固定支撑结构,梁与对应的信号线之间距离的变化是依赖金属梁的形变来实现,而板体金属梁的弹性系数大,因此所需下拉的电压高(20V~80V)、移相步进亦较大、移相器位数也因此仍较低(仅2-4位)、移相精度差,难以与现有的电子通信系统配套使用;而若要实现小步进移相、提高移相器位数,就需要加大金属梁的宽度、增大其电容比,即需加大其体积,这又不利于其小型化;其直流偏置电压通过直流加载电极的正极及连接线直接加载于MEMS金属梁上,而负极接于CPW信号线上,因而在MEMS金属梁上同时存在直流和交流信号,MEMS金属梁会因交直流的串扰产生自激振荡而失去移相功能;此外,为实现高电容比,该移相器需将比例(补偿)电容上、下极板的间距设置较近、上极板与金属梁则不能设于同一水平面,就需单独对上极板采取电镀工艺制作,这又增加了制作的复杂性;因而该分布式移相器存在所需下拉的电压高、移相步进较大、移相位数及移相精度较低,而可靠性较差,难以与现有的电子通信系统配套使用,不适应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发展的要求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五位射频微机电式移相器,在实现360°移相的基础上,达到降低插入损耗及下拉电压、减小移相的步进幅度、有效提高移相器位数及移相精度,避免MEMS金属梁因交直流串扰产生的自激振荡而失去移相功能、提高其可靠性,以适应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发展要求等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26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频天线
- 下一篇:电动汽车自由组合式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