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气缸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7507.3 | 申请日: | 2009-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8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蒋增耀;黄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增耀;黄晓;何德学 |
主分类号: | F02F1/28 | 分类号: | F02F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气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的发动机气缸头。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摩托车风冷发动机气缸头的冷却方式可分为两大方式:风冷、水冷。
排量在125CC以下的发动机普遍采用风冷的方式,气缸头的冷却主要是依托气缸头外壁上的散热片进行冷却降温,而其缸头燃烧室做功后产生的大量热能主要是依靠润滑油进行冷却,在间接地通过发动机的铝合金外壳和气缸体及气缸头上的散热片进行散热。
由于发动机的热能主要是来自于发动机燃烧室的做功热能,传统散热片式的设计是为了增大气缸头整体的散热面积,达到提高冷散热效果的目的。由于受到发动机整体体积以及制造成本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大气缸头的整体体积,增大及加大散热片的数量与体积,因此散热效果要得到更好的提高,采用传统设计很难实现,也因此现有的风冷发动机不能有效地解决发动机满负载工作时的过热以及热机功率损失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散热效果好、热损耗小、实用可靠的发动机气缸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气缸头,包括:缸体、头盖,在所述缸体内设置有燃烧室,
在所述气缸头内、燃烧室的顶部,还设置有冷却风道,所述冷却风道分别与所述气缸头的进气道、排气道和火花塞相贯通。
可选地,在所述排气道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气缸头缸体与头盖之间设置有氟橡胶密封橡胶圈。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缸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冷却风道,所述冷却风道分别与所述气缸头的进气道、排气道和火花塞相贯通,在保证气缸头的强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气缸头的过风面积。
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由于气缸头的各个面的迎风风速与风压不同,在冷却风道口与进气道、排气道、火化塞的连接处(以下简称冷却风道口)所产生的空气压力也不相同,各冷却风道口的压力差导致气流贯穿通过冷却风道,直接对气缸头的燃烧室进行冷却降温,有效地降低了发动机工作时的热负荷,与传统设计的发动机相比较,润滑油温度可降低10℃左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图5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参见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气缸头,主要包括缸体000、头盖111。在所述缸体000内设置有燃烧室101,在燃烧室101上分别设置有进气道102、排气道103和火花塞孔104。
其中,进气道102、排气道103的进口1021、出口1031分别与缸体000的外表面,分别用于排气以及进气。在缸体000的内部还设置有冷却风道105,冷却风道105与缸体000的进气道102在进气道冷却风道口1051连通,冷却风道105与排气道103在排气道冷却风道口1052连通,冷却风道105与和火花塞孔104在火花塞冷却风道口1053连通,由于本实施例在缸体000的内部设置了冷却风道105,能够在缸体000的内部增加气缸头的过风面积,提高发动机气缸头的散热性。
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由于气缸头的各个面的迎风风速与风压不同,在冷却风道105口与进气道102、排气道103、火花塞孔104的连接处(以下简称冷却风道105口)所产生的空气压力也不相同,各冷却风道105口的压力差导致气流贯穿通过冷却风道105,直接对气缸头的燃烧室101进行冷却降温,有效地降低了发动机工作时的热负荷,与传统设计的发动机相比较,润滑油温度可降低10℃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增耀;黄晓;何德学,未经蒋增耀;黄晓;何德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75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触控智能历史教学可扩展式演示装置
- 下一篇:日语教学用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