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车供油系统自动控制加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8654.4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4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于存洲;张贤林;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华海达汽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1/125 | 分类号: | F02M31/125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宋志雄 |
地址: | 44201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车 供油 系统 自动控制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具体是柴油车供油系统自动控制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柴油汽车发展迅猛,因其动力大相对运营成本低,越来越受到国内运输企业、商务车用户的青睐,而且各大汽车厂每年出口国外的柴油汽车也逐步增长。但是车用柴油的应用易受气候条件及外界温度环境的影响,在气温低于其冷凝点时容易结蜡、造成车辆油路冻结、启动困难,更为头疼的是柴油车在行驶中如因遭遇气温过低,也会出现因柴油结蜡导致油路不畅,导致中途停车抛锚,结果是费时、费事、又费力。
虽然,石油化工企业在柴油里添加了抗冷凝剂,提高了柴油的冷凝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的地域温差很大,使得车辆在长途运输途中也极易柴油结腊,导致车辆中途抛锚;另外柴油里加入了抗冷凝剂后影响车的功率,而且加入的越多影响就越大。
为了克服所述的问题,现有的柴油加热器多为预热油箱的办法达到柴油加热的目的,但是由于柴油是流动的,低温的环境下也会造成柴油在油管中结腊,严重时会堵住油管造成油路不通的现象,汽车就会失去动力而无法正常行驶。
发明内容
针对柴油汽车在低气温下容易出现的以上种种情况,解决柴油低温结腊造成的车辆油路冻结、启动困难和车辆在低温度环境下正常使用0#柴油,降低运营成本,提出柴油车供油系统加热器,对柴油加热控制,给发动机提供恒温柴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柴油车供油系统自动控制加热器,包括油箱通过油管连接至油水分离器,再通过油管连接至柴油滤清器,最后连接至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柴油车供油系统自动控制加热器由控制部分和加热部分组成;加热部分是在油箱、油管、油水分离器、柴油滤清器中分别嵌入加热线,并在油箱、油水分离器、柴油滤清器的出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控制部分为在驾驶室内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控制器并将温度信息定时传输给控制器;加热线通过控制器连接于电源;通过控制器计算当控制部分的温度低于额定值时,开启电源命令加热线工作;当控制部分的温度高于额定值时,关闭电源停止加热。
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所述的加热线是用单或双根加热线和温度传感器一起固化在绝缘套内使用的,结构是铜制内芯的导线外包有绝缘层,绝缘层外附着有导线,导线一端伸出与铜制芯并行形成接线端;导线的另一端焊接有传感器的正极;铜制内芯上焊接有加热线的一端,铜制内芯外通过绝缘套设有铜制管接头,铜制管接头的尾端焊接有加热线的另一端和温度传感器的负极。
对上述方案的在改进在于:所述的加热线的结构为,铜制内芯导线外设有绝缘耐高温护套,护套外绕制有加热丝,加热丝外又设有绝缘耐高温护套,绝缘耐高温护套外设有弹簧护套。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原车油路结构的基础上,给整套油路内(油箱、油管、油水分离器、柴油滤清器)嵌入加热线,进行系统加热,使油路温度瞬间达到恒定,并且控制燃油温度始终保持在10-30℃之间,从而使车辆启动容易、行驶安全;燃油燃烧充分,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结构图。
图中1是发动机、2是油管、3是柴油滤清器、4是油水分离器、5是油箱、6是温度控制器、7是温度传感器、8是加热线。
图2是双根加热线结构图。
图中:9是接线端子、10是导线、11是铜质内芯、12是绝缘套、13是铜质管接头、14绝缘胶、15焊点、16温度传感器,A、B加热线。
图3是单根加热线结构图。
图中:9是接线端子、10是导线、11是铜质内芯、12是绝缘套、13是铜质管接头、14绝缘胶、15焊点、16温度传感器,B是加热线。
图4是加热线结构附图。
图中:17是弹簧护套、18是玻璃纤维绝缘护套、19加热丝、20是导线、21是焊点、22是绝缘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是在油箱5、油管2、油水分离器4、柴油滤清器3中分别嵌入有加热线8,并在油箱5、油水分离器4、柴油滤清器3的出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7,加热线8连接于电源并和温度传感器7一起连接有温度控制器6。
所述的加热线铜制内芯11的导线外包有绝缘套12,绝缘套12外附着有导线10,导线10一端伸出与铜制芯并行形成接线端;导线10的另一端焊接有传感器16的正极;铜制内芯11上焊接有加热线A、B的一端,铜制内芯外通过绝缘套12设有铜制管接头13,铜制管接头13的尾端焊接有加热线A、B的另一端和温度传感器16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华海达汽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十堰华海达汽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86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发电设备
- 下一篇:薄膜型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