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刀式输电线路清障机器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2944.8 | 申请日: | 200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5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何守印;张海军;赵雪松;吴建军;张立燕;王丽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深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H02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刀式 输电 线路 清障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在架空输电线路上行走清障的机械,尤其涉及一种滚刀式输电线路清障机器人。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是工业系统和人民正常生活的命脉,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电力系统的安全和效益,是保证人民正常生活、维护正常工业生产的关键。由于架空输电线路处于野外环境中,经常会有线路上悬挂风筝、塑料薄膜、塑料袋等悬挂物的现象,这些障碍物悬挂在电力线路上是非常危险的隐患。风筝,由于存在引线,遇到雨天其引线会导致线路短路,也可能由于雷电导致线路的闪落;塑料薄膜在农区的耕地里随风飘落,缠绕到线路上,也会成为电路短路跳闸的隐患。而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无论是高压输电线路(包括110kV线路、220kV线路),还是超高压500kV线路线路上悬挂风筝或者塑料薄膜、编织袋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由这些悬挂物带来的线路闪落事故也就在所难免。
现有技术中的办法是通过人工在线下利用带钩子的绝缘杆对其进行勾除。
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费工、费力、危险性高,且清理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架空输电线路上行走清障的滚刀式输电线路清障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滚刀式输电线路清障机器人,包括承载车体,所述承载车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行走滚轮,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滚刀组件。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滚刀式输电线路清障机器人,由于底座的上方设有行走滚轮,底座的一端设有滚刀组件。能通过行走滚轮在架空输电线路上行走,并通过滚刀组件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清障。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驱动轮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滚刀式输电线路清障机器人,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a-1d、图2a-2b所示:
包括承载车体,承载车体包括底座2,底座的上方设有行走滚轮3、4,底座2的一端设有滚刀组件。
具体行走滚轮3、4可以包括驱动轮3和支撑轮4,驱动轮3通过同步带10与行走电机9端的同步带轮11连接。
驱动轮3和支撑轮3可以均为悬臂轮,且驱动轮悬臂和支撑轮悬臂可以采用同向布置。
底座2可以固定在方形底座1上,方形底座1内可以固定有能量提供模块,如锂离子充电电池等。底座2上还可以设有无线控制电路板等。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a-1d所示:
滚刀组件可以包括两个滚刀片6,两个滚刀片6可以对称布置,两个滚刀片6的回转轴线相互平行,且两个滚刀片分别连接有滚刀电机8。
具体实施例二,如图2a-2b所示:
滚刀组件可以包括相互贴合的定刀13和动刀12,定刀13固定在底座2上,动刀12连接有滚刀电机8。
定刀13可以包括两片刀片,对称布置在动刀12的回转轴线的两侧;动刀12可以为月牙形六角动刀。
本实用新型的滚刀式输电线路清障机器人,能通过行走滚轮3、4在架空输电线路5上行走,并通过滚刀组件对架空输电线路5进行清障。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
再参见图1a-1d、图2a-2b,整个系统由承载车体和滚刀组件组成,由两个行走滚轮支撑在线上行走,其中一个为驱动轮,一个为支撑轮,驱动轮通过同步带与行走电机端的同步带轮连接,两个滚轮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在结构设计上驱动轮臂和支撑轮臂采用了同向布置,这样保证双轮能够较好的上线,同时也缩减了整个车体的尺寸,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整个系统组件均固定到方形底座上,方形底座下面固定整个系统的能量提供模块,如锂离子充电电池。同时底座上有无线控制电路板,用来实现对行走电机的控制和滚刀电机的控制,包括方向、转速的控制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深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深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29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