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回转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1331.2 | 申请日: | 200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3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坤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坤元 |
主分类号: | B62L3/00 | 分类号: | B62L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胡畹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回转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回转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方便煞车线相互错动牵引、受保护不外露、受力均匀、以及兼具美观的自行车回转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特技自行车煞车结构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87204783号,『自行车刹车线座结构改良』,其主要是套装于自行车前叉竖管外所套加的外管外,其特征在于;于该前叉竖管乃套入一下刹车线座,其乃呈倒凸状,并顶掣于该外管顶端,其一侧乃延设有一凹状嵌掣体,于该下刹车线座顶端乃设有承沟,并可填入多数钢珠,于其上方乃再嵌装一顶盖,于其与前叉竖管之间乃可嵌入一C形迫紧环以使其可紧位于前叉竖管管身,于该顶盖的上的前叉竖管管身乃穿套有一滑套,于该前叉外管顶端的车头碗轴结构下方乃串接有一旋转盘,其于两对等侧边乃各开设有一嵌掣凹缝,而前述滑套套身该旋转盘下方乃再套加一可动上盘及一可动下盘,并得以一C形扣环扣紧于其下方使其结合为一体,于该可动上、下盘的两对应侧边乃各有一嵌掣凹缝;上刹车线开放端是岔分为两股,并对应嵌掣于旋转盘,可动上下盘的嵌掣凹缝处,另下刹车线开放端则嵌掣于前述下刹车线座的凹状嵌掣体处。
然而,该种现有的特技自行车煞车结构虽可提供煞车在线下分离连动,以提供得令车头转动不卷坏煞车线的功效,但其却有下述的缺点:
1、其设计一供可上煞车线穿过的旋转盘,旋转盘下方设置一可动上盘,可动上盘供扣设上煞车线并与一可动下盘组设呈可相对枢转的型态,该可动下盘下方设有一套设前叉竖管的下煞车线座,该下煞车线座供下煞车线穿设,而可动下盘嵌设下煞车线,其中下煞车线座枢设有一顶盖,顶盖与下煞车线座间容设有钢珠,借此车头旋转时,可动上盘相对可动下盘旋转,以防止煞车线受到缠卷损坏,而拉动上煞车线时,可动上盘受上煞车线牵引而带动可动下盘拉扯下煞车线,据此达成煞车的功效,然而,其组件既多且杂乱,必须通过多个组件才能达成牵引煞车的功效,显然在制造及组装上皆不符经济成本。
2、另外,该种现有的结构是令煞车线及煞车线端部呈现外露的型态,因此煞车线容易受到车体其它构件拉扯损伤甚至脱落,造成煞车功能的减损或是失灵,且异物亦容易堵塞于煞车线与旋转盘、可动上盘、可动下盘及顶盖之处,造成煞车线锈蚀或卡塞污物等情形,此都会影响到车体正常的煞车功能,影响骑乘者的安全甚巨,且外露状的煞车线亦影响车体整体的观感,有粗糙、作工不精细的感受。
3、况且,该现有的结构仅有一下煞车线与可动下盘嵌设,因此当可动上盘相对带动可动下盘时,可动下盘无下煞车线组设的另一侧容易因受力不均而呈较偏向可动上盘方向翘起的型态,经多次煞车动作后,必须多耗费力量拉扯上煞车线才可使倾斜的可动下盘移动,造成煞车反应时间上的延迟,难免发生骑乘上的意外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行车回转器结构,可方便煞车线相互错动牵引、受保护不外露、受力均匀、以及兼具美观。
为达成前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可套设于自行车立管外的一第一扣环、一第二扣环以及一定位管,其中:
该第一扣环设有数个第一扣合部,而第二扣环设有数个第二扣合部,第一扣环与第二扣环是以设有第一、二扣合部的端面相互枢设扣合,以及第一扣环与第二扣环中央设有相通并可供自行车立管穿过的通孔,第一扣合部由第二扣环侧端延伸至第二扣环的下端,并可供结合自行车的下煞车线,而第二扣合部由通孔延伸至第一扣环的上端,并可供结合自行车的上煞车线;
该定位管套设于第一扣环及第二扣环的外,且定位管上设有数个可供定位下煞车线的导线孔;
借此,该第一扣环可相对第二扣环旋转以防止上、下煞车线相互缠绕卷坏,而拉动上煞车线使第二扣环带动第一扣环以牵引下煞车线进行煞车动作,以及该定位管用以防止第一扣环、第二扣环、上煞车线及下煞车线外露而遭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扣合部为L形片状结构,且第一扣合部端部设有一第一扣件,第二扣合部端部设有一第二扣件,该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分别供下煞车线及上煞车线扣设结合,其中第一扣件相对第一扣环呈往内弯折的型态,而第二扣件相对第二扣环呈往外弯折的型态。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设于上煞车线端部的上扣件及一设于下煞车线端部的下扣件,该上扣件扣设于第二扣件,而下扣件扣设于第一扣件,以及上扣件的外径大于第二扣件端部至定位管管壁的距离,而下扣件的外径大于第一扣件端部至自行车立管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第一扣环内缘环设数个与第二扣环接触的滑珠,借该滑珠以使第一扣环得相对第二扣环顺畅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坤元,未经李坤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13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水水管接头
- 下一篇:一种小区退服故障的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