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化多态平衡训练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0472.4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9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毅;李放;张峰;胡永善;贾杰;徐秀林;胡秀枋;邹任玲;安美君;刘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3B22/04;A63F13/00;A61B5/11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化 平衡 训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化多态平衡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脑血管病、帕金森病、颅脑外伤、脊髓损伤年发病率各为219/10万、100/10万、55.4/10万和6/10万。而且由于老龄化、自然灾害频发和意外事故增加的缘故,发病率还在逐年增加。这些疾病和损伤会造成患者的平衡功能、蹲下站起功能障碍,乃至残疾。以目前存活的320~400万脑血管病重残患者为例,平衡功能、蹲下站起功能障碍是主要致残因素。多个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包括站立平衡功能、蹲下站起以及被动训练功能在内的练习是改善功能的重要方式,而进行相应的功能评定则是训练的前提和总结疗效的必要措施。
静态平衡是基本平衡方式,即人体在静止的支撑面上维持姿势稳定的能力。动态平衡是较高级的平衡方式,即人体在活动的支撑面上或移动中维持姿势稳定的能力。国内平衡评定和训练的数字化设备发展相对滞后,专利多局限为基础评定/训练设备。发展集成化、数字化多态平衡训练装置是康复工程的趋势。
坐下和站起是为保持功能独立性而每日多次进行的功能性活动,在评价残疾的各种ADL量表(如Barthel量表)中,转移、如厕均与此直接有关,而且通常占评分较大比例。有资料表明,卒中患者的跌倒较多发生在蹲下站起过程中。因此,有效地改善蹲下站起功能是康复的重要举措。临床上一般通过肉眼观察或使用简单的计时工具观察患者的蹲下站起功能,更复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评定需通过高速摄像机及动作分析系统进行。蹲下站起功能训练上,一般为治疗师针对造成蹲下站起功能障碍的具体问题,如肌力、平衡、痉挛等,进行对应的具体练习及整合练习。目前尚缺乏针对蹲下站起功能进行整体化训练的数字化设备。
双腿同步屈伸与交替屈伸是人体下肢运动重要方式之一,被动的同步屈伸类似被动的下蹲站起,被动的交替屈伸类似被动的踏步动作。可进行他动态下肢平衡功能测试训练的疾病和损伤有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用于有昏迷、植物状态和微弱意识状态的意识障碍的患者等。目前被动的双腿屈伸与交替屈伸多由训练师进行手动操作,不但费时,费力,治疗成本高,而在减重功能方面,大多数采用悬吊设备进行减重训练,悬吊设备使用悬吊带向上牵引患者体重,需束缚患者躯干部,易带来患者不适,操作较繁琐。
目前的被动训练的产品还存在缺乏个性化训练的特点,对于有身材高矮的患者采用统一下肢训练产品,造成部分患者训练过程达不到效果,或训练强度过大,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此外,以往的功能训练产品往往缺乏游戏化训练和视觉反馈,这样患者和仪器就不能进行互动,使训练激发不起病人的兴趣,病人对训练缺乏信心。这种长期而乏味的训练,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
因此,开发一套集成站立平衡功能,蹲下站起平衡功能,以及被动训练平衡功能装置对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意义重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数字化多态平衡训练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数字化多态平衡训练装置,包括床座、床架和床板,床架安装在床座上并与床座可转动相连,床板分为背部滑动板和下肢固定板,下肢固定板固定在床架上作为支撑下肢用,背部滑动板作为背部支撑减重用,背部滑动板与床架间装有滑动装置,背部滑动板可沿床架前后移动,在背部滑动板下方装有位移传感装置,在床架的前端连接有左下肢支架和右下肢支架,在左下肢支架和右下肢支架与床架之间分别连接有左下肢支架移动机构和右下肢支架移动机构,在床架与床座之间设有床板角度调节机构,上述各机构都包含一台直线步进电机;在床座上安装有控制箱,控制箱内设有传感器接口电路、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为传感器接口电路和电机驱动模块提供电源;电机驱动模块分别与床板角度调节机构、左下肢支架移动机构和右下肢支架移动机构中的直线步进电机电信号相连。
所述的左下肢支架和右下肢支架结构对称相同,各包括脚踏板支架、下肢伸缩机构、脚前端缓冲器、脚后跟导向轴和脚踏板;脚踏板支架与相应的下肢支架移动机构传动相连;脚前端缓冲器和脚后跟导向轴分别连接在脚踏板与脚踏板支架之间;组成下肢支架的下肢伸缩机构的一端与脚踏板支架可转动相连,另一端与床架可转动相连;床架的前端连接的左、右脚踏板组件上分别设有足底压力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箱内的传感器接口电路电信号相连;所述的左下肢支架移动机构和右下肢支架移动机构分别与相应的脚踏板支架传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理工大学,未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04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