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催化器的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07299.2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4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芳;陶忆;杜潇;陈生超;董腾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F01N3/28;F01N13/14;B60K1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汽车发动机 排气 歧管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带催化器的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现有纵置国IV发动机的排气系统由于空间所限,催化器一般均布置在车身地板之下,俗称底盘式。但缺点就是催化剂离排气歧管出口较远,单级催化达不到国IV排放(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冷启动要求,需进行两级催化,从而导致产品使用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催化器的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它结构紧凑,能满足发动机高性能的要求,达到国IV的排放标准,而且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催化器的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包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的排气歧管、固定连接在排气歧管入口处的法兰盘,其特征在于:
三元催化器通过前锥管与排气歧管的下壳体上的出口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
三元催化器的轴心线与排气歧管固定连接面的投影线夹角α成钝角。
所述的一种带催化器的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还包括连接在排气歧管上壳体上的第一隔热罩支架、连接排气歧管下壳体上的第二隔热罩支架。
所述的一种带催化器的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在所述的三元催化器的前锥管上设有前氧传感器座,在三元催化器的出口管设有后氧传感器座,三元催化器的出口管与出口法兰盘连接。
所述的一种带催化器的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在所述的三元催化器上还设有催化器隔热罩支架和催化器辅助支撑架。
催化器通过前锥管与排气歧管焊接成一个整体,以达到催化器中的催化剂尽可能离排气歧管出口最近的目的。
排气歧管采用两半冲压对焊形式,排气歧管焊接面与入口法兰盘垂直,这种设计更方便排气歧管安装螺栓的打紧操作。
催化器采用辅助支架支撑,有效的提高了本总成的模态,避免排气歧管与发动机发生共振;三元催化器轴心线与歧管焊接面投影线夹角α成钝角,更有利于发动机的排气经排气歧管导流后均匀地流向催化剂中心表面。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催化器与排气岐管焊接为一体,所以,结构紧凑,只有一级催化就能达到国IV的排放标准,满足了发动机高性能的要求,而且较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带催化器的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包括由上壳体2和下壳体3组成的排气歧管、固定连接在排气歧管入口处的法兰盘1,法兰盘与排气歧管入口垂直固定连接;三元催化器6通过前锥管与排气歧管的下壳体上的出口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三元催化器6的轴心线与排气歧管固定连接面的投影线夹角α成钝角。还包括连接在排气歧管上壳体2上的第一隔热罩支架4、连接排气歧管下壳体3上的第二隔热罩支架12。
在所述的三元催化器6的前锥管上设有前氧传感器座5,在三元催化器6的出口管9设有后氧传感器座8,三元催化器6的出口管9与出口法兰盘7连接;
在所述的三元催化器6上还设有催化器隔热罩支架10和催化器辅助支撑架11。
排气歧管的上壳体2和下壳体3先冲压成形,然后,通过焊接方式做成一个整体组成排气歧管,再焊接在法兰盘1上,法兰盘1通过8颗M8螺栓与发动机缸体相连。为了便于催化剂的封装,催化剂选用圆柱形,通过衬垫封装在催化器6壳体之内;排气歧管的下壳体3与催化器6的前锥管连接部分采用球形开口设计,方便翻边焊接;催化器左侧设计辅助支架支撑11,以提高整个排气歧管带催化器总成的模态;排气歧管及催化器通过隔热罩支架安装在排气歧管带催化器总成上,以有效防止发动机排气的辐射热损伤周边零部件;氧传感器座通过其上安装的氧传感器来探测催化器内的各种燃烧信息;最终发动机排气通过出口管9导入与出口法兰盘7连接的消声器系统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72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含季铵化合物的混合物及其用途
- 下一篇:用作饲料添加剂的倍半萜烯及其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