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6147.9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6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孟和;张开朝;梁继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航天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C2/00 | 分类号: | F03C2/00;F01C1/10;F04C2/1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齿轮 液压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马达,具体讲就是一种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适用乳化液或矿物油作为介质的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目前,采矿、船舶等场所有大量工作需要大扭矩的设备、工具方能完成,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马达很难满足要求。例如,采煤作业的工作环境要求设备必须满足安全标准,严格杜绝作业工作场所有火花产生及积存易燃、易爆物,作为马达的工作介质以乳化液为佳,乳化液液压马达在上述场合有者广泛的用途,现有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由于技术方案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其未能在产业上广泛使用。如名称为“凸轮行星齿轮马达”(CN2700597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中的进油孔设置在外齿圈节曲线各边的中心,回油孔设置在外齿圈节曲线的各个顶点,这种布置方式存在液动死角,就是说初始位置处可能出现启动左、右转不确定或停转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工作运行可靠、可提供大扭矩且输出功率高的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包括由壳体、螺母套,其间构成的工作腔内有非圆行星齿轮构成的变能机构,其特征在于:非圆行星齿轮构成的变能机构包括多边形的内齿圈,其内部设置对应边数的中心轮,其间均匀间隔设置行星轮,内齿圈、中心轮与行星轮构成的轮系轴向两端面处设置前、后配流盘,前、后配流盘上分别开设回液孔和进液孔,回液孔和进液孔的孔口与内齿圈和中心轮围成的空腔连通,回液孔和进液孔的中心和中心轮中心的连线与中心轮中心和内齿圈的内凸节曲线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18°,壳体上设有与前、后配流盘上的回液孔和进液孔连通的通路,与中心轮的中心孔固连的输出轴由轴承支撑在壳体和后螺母套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压力介质通过壳体上设置的与后配流盘上进液孔连通的通路进入,在相应的两相邻行星轮之间构成压力腔,压力介质经由前配流盘上的回液孔和壳体上所设的与前配流盘上的回液孔的通路流回,在压力介质的作用下,行星轮自传的同时公转,带动中心轮转动,中心轮转动时驱动与其相连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将介质压力能转变成扭矩输出,为设备和工具提供动力。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合理地设置了内齿圈、中心轮与行星轮的轮系,且回液孔和进液孔按照特定的角度布置,即回液孔和进液孔的中心和中心轮中心的连线与中心轮中心和内齿圈的内凸节曲线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18°,这样就使得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工作运行可靠、功率高,且可提供大扭矩输出,可以满足多种环境要求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前配流盘的端面结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图6是后配流盘的端面结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的A-A剖视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内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中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包括壳体10、螺母套30,其间构成的工作腔内有非圆行星齿轮构成的变能机构,非圆行星齿轮构成的变能机构包括多边形的内齿圈40,内齿圈40内部设置对应边数的中心轮50,中心轮50与内齿圈40之间均匀间隔设置行星轮60,六边形的内齿圈40对应四边形中心轮50,其间有10个行星轮60;八边形的内齿圈40对应六边形中心轮50,其间有14个行星轮60。以下以六边形的内齿圈40、四边形中心轮50与10个行星轮60构成的轮系为例具体说明。
如图1、3~8所示,内齿圈40、中心轮50与行星轮60构成的轮系轴向两端面处设置前、后配流盘70、80,前、后配流盘70、80上分别开设回液孔71和进液孔81,回液孔71和进液孔81的孔口与内齿圈40和中心轮50围成的空腔连通,回液孔71和进液孔81的中心和中心轮50中心的连线与中心轮50中心和内齿圈40的内凸节曲线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18°,回液孔71和进液孔81分别位于内凸节曲线中心的两侧,参见图9。
壳体10上设有与前、后配流盘70、80上的回液孔71和进液孔81连通的通路11、12,与中心轮50的中心孔固连的输出轴90由轴承支撑在壳体10上和后螺母套3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航天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航天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61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套接式转轴结构
- 下一篇:管道式自发电控制出水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3C 液体驱动的变容式发动机
F03C2-00 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F03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一元件具有相同齿数或相同数量的齿的等同物
F03C2-08 . 相互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工作元件的啮合与齿轮传动相似
F03C2-22 .内轴式的,配合工作元件在啮合处具有相同方向的运动,或配合工作元件中的1个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较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3C2-24 .反啮合式的,即各配合运转元件在啮合处具有相反方向的运动
F03C2-30 .具有F03C 2/02,F03C 2/08,F03C 2/22,F03C 2/24各组中两个或多个组所包含的特点,或具有这些组中的1个组所包含的与配合工作元件之间的其他形式的运动结合在一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