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避开障碍物的车辆辅助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1810.6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5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阵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建阵 |
主分类号: | B62D57/032 | 分类号: | B62D57/03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刘勇 |
地址: | 3611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开 障碍物 车辆 辅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易避开障碍物的车辆辅助架。
背景技术
车辆底盘架与地面之间的间距有限,在遇到较高的障碍物时往往造成车辆无法通过。例如车辆行驶至一定深度水区时,车辆会没入水中无法行动;再如车辆遇到较大石块挡道,则难以通过,车辆受堵易产生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车辆底盘离地间距加大避开障碍物,能显著提高车辆通过性的易避开障碍物的车辆辅助架。
本实用新型设有底架、前支架、前推架、后支架和后推架;
底架设有至少2根水平且平行的底梁;
前支架为U字形前支架,结构呈左右对称,前支架通过支撑杆与底架的底梁前端转动连接,前支架设有增宽液压缸、左增宽臂、右增宽臂、左连接转轴、右连接转轴、左增高液压缸、右增高液压缸、左轮胎、右轮胎、左轮胎支架、右轮胎支架、左轮胎支架支撑板、右轮胎支架支撑板、左轮胎转向装置、右轮胎转向装置、左轮胎驱动装置和右轮胎驱动装置;增宽液压缸的缸体端与左增宽臂一端连接,增宽液压缸的顶杆端与右增宽臂的一端连接,左增宽臂的另一端与左连接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右增宽臂的另一端与右连接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左连接转轴与左增高液压缸的缸体端连接,右连接转轴与右增高液压缸的缸体端连接,左增高液压缸和右增高液压缸均处于垂直面上,左增高液压缸的顶杆端与左轮胎支架支撑板连接,右增高液压缸的顶杆端与右轮胎支架支撑板连接,左轮胎设于左轮胎支架上,左轮胎支架与左轮胎支架支撑板转动连接;左轮胎转向装置设有转向杆和传动机构,转向杆下端与左轮胎支架连接,传动机构设有动力输入杆组件、摆杆和转向杆驱动轮,动力输入杆组件外接车辆前左轮轮毂,动力输入杆组件与摆杆连接,摆杆通过传动带与转向杆驱动轮连接,转向杆驱动轮与转向杆上端连接,右轮胎转向装置与车辆前右轮轮毂联动连接,右轮胎转向装置与左轮胎转向装置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左轮胎驱动装置设有左轮胎行走驱动轮和左轮胎行走传动机构,左轮胎行走驱动轮与左轮胎同轴联动,左轮胎行走传动机构设有左同步转动轮和传动带,左同步转动轮通过动力输入杆组件与车辆前左轮轮毂联动连接,左同步转动轮通过传动带与左轮胎行走驱动轮连接;右轮胎驱动装置与车辆前右轮轮毂联动连接,右轮胎驱动装置与左轮胎驱动装置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
前推架为U字形前推架,前推架设有增宽液压缸、左增宽臂、右增宽臂、左连接转轴、右连接转轴、左推拉液压缸和右推拉液压缸,增宽液压缸的缸体端与左增宽臂一端连接,增宽液压缸的顶杆端与右增宽臂的一端连接,左增宽臂的另一端与左连接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右增宽臂的另一端与右连接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左连接转轴与左推拉液压缸的缸体端连接,右连接转轴与右推拉液压缸的缸体端连接,左推拉液压缸和右推拉液压缸均处于垂直面上,左推拉液压缸的顶杆端与前支架左增高液压缸连接,右推拉液压缸的顶杆端与前支架的右增高液压缸转动连接;
后支架设有增宽液压缸、左增宽臂、右增宽臂、左连接转轴、右连接转轴、左增高液压缸、右增高液压缸、左轮胎、右轮胎、左轮胎支架、右轮胎支架、左轮胎支架支撑板和右轮胎支架支撑板,增宽液压缸的缸体端与左增宽臂一端连接,增宽液压缸的顶杆端与右增宽臂的一端连接,左增宽臂的另一端与左连接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右增宽臂的另一端与右连接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左连接转轴与左增高液压缸的缸体端连接,右连接转轴与右增高液压缸的缸体端连接,左增高液压缸和右增高液压缸均处于垂直面上,左增高液压缸的顶杆端与左轮胎支架支撑板连接,右增高液压缸的顶杆端与右轮胎支架支撑板连接,左轮胎设于左轮胎支架上,左轮胎支架与左轮胎支架支撑板连接;
后推架与前推架结构相同,后推架也是通过左、右推拉液压缸的顶杆分别与后支架的左、右增高液压缸的缸体铰接。
所述底架的底梁最好设有垫脚,用于防止轮胎收转后着地,底梁最好为可弯折的底梁,在底梁上对称设有铰接点,这样,当前支架的吊索及后支架的吊索吊住底梁时,底梁可形成前后抬高的收起状态,更能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
所述动力输入杆组件设有伸缩杆和至少2根可折叠杆,伸缩杆一端与外部车辆前左轮轮毂铰接,伸缩杆另一端与摆杆中部铰接,各可折叠杆的一端与外部车辆前左轮轮毂连接,各可折叠杆的另一端均与同步转动轮连接,所述同步转动轮处于垂直面。
所述同步转动轮最好为链轮,所述传动带最好为链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建阵,未经赵建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18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音响的结构改良
- 下一篇:拖拉助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