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4904.0 | 申请日: | 200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5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洪进家;陈明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进家;陈明义 |
主分类号: | C09J7/04 | 分类号: | C09J7/04;C09J7/02;C09J1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复使用 黏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够经由不同方式附加于待黏着物表面的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般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如:常见的随意贴便条纸,多半是直接将黏着结构附加于纸张或其它对象的特定区域,并且直接以该纸张或是对象整体地进行贩卖。然而,使用此一作法并不能充分地发挥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的优点。因为预先将黏着结构附加于纸张或其它对象的一定区域的作法,可能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该纸张或其它对象的其它部位也需要有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的需求。再者,现有技术中的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若沾黏到灰尘后,将会使黏着性逐渐下降,由于无法将该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加以移除,因此必须将附加有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的纸张或是其它特定对象加以丢弃,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故,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即在于提出一种可以任意附加的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让使用者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添加该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并且,该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在使用一段期间后,可以将旧的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加以移除,并且添加上新的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使得所欲黏贴的表面,能够有效地长时间保持可重复使用的黏着特性。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以达到前述的改善现有技术缺点的目的,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提供之处。
发明内容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乃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的一种样态包括:一基材,其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或纸类材质所构成,以作为可重复使用的黏着层的离型纸;一黏着层,其由丙烯酸共聚单体所构成,具有每平方英时一百克的黏度,形成于该基材的表面,并于使用时与该基材分离而黏着于待黏着物的表面;以及一待黏着物,其于目标区域黏着有该黏着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态样包括:一待黏着物,其于目标区域黏着有黏着层;一黏着层,其由丙烯酸共聚单体所构成,具有每平方英时一百克的黏度,并利用涂布且干燥的方式形成黏着层于该待黏着物的表面;以及一重复黏着物,其借由涂布于待黏着物表面的该黏着层,可重复黏着于待黏着物的表面上。借由前述的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可以任意地附加于需要添加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的表面。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将可达成便利的重复黏着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的用品。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的黏贴态样。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的涂布态样。
图4为移除本实用新型的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 便利贴纸条
12 表面
21 基材
22 黏着层
31 待黏着物
32 黏着物表面的目标区域
33 黏着层
34 重复黏着物
41 待黏着物
42 黏着层
43 移除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功效,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及功效。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中,多半是直接将该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附着于所欲黏着的标的物表面上。例如可将便利贴纸条11黏贴于所欲黏着的表面12上,并且于不需要的时候加以移除。但由于重复使用的结果,该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会因沾黏灰尘或受潮等不同因素慢慢失去黏性。此时,在现有技术中,便只能将所采用的具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物品加以丢弃,造成浪费。又,在需要将黏着结构黏着于特定表面时,在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双面胶带,并无法具有良好的重复黏着性。也就是,现有技术中的双面胶带并不具有可重复黏着的特性,因此并不适用于作为可重复使用黏着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进家;陈明义,未经洪进家;陈明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4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焦炉焦侧二次导焦装置
- 下一篇:具有微孔的金属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