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打孔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20173212.4 申请日: 2009-08-25
公开(公告)号: CN201543969U 公开(公告)日: 2010-08-11
发明(设计)人: 冯海瑜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寰宇纳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23K26/36 分类号: B23K26/36
代理公司: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冯铁惠
地址: 102212 北京***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激光 打孔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超硬及脆性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激光打孔系统。

背景技术

高技术产品对永磁材料性能的要求是:高剩磁、高的最大磁能积、高矫顽力,此外,还要求高的居里温度、良好的耐蚀性和热稳定性以及低的温度系数。永磁材料的发展经历了AlNiCo永磁体、硬磁铁氧体、SmCo系列合金永磁、NdFeB永磁材料等阶段。目前烧结NdFeB稀土永磁的磁能积已高达432kJ/m3,接近理论值512kJ/m3,。稀土永磁钐钴(SmCo)薄壁磁钢是一种超硬及脆性材料,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光通讯、核磁共振、数码电子行业。但是稀土永磁钐钴(SmCo)薄壁磁钢材料受制造工艺的限制,脆性大,对裂纹敏感。目前的激光打孔机在保证不出现裂纹的前提下,只能打出150μm的毛孔,打孔速度仅为5孔/秒,同时孔型圆度不高,有锥度,成品合格率只有30%,极大浪费材料及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打孔速度快、圆度高孔径大的激光打孔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激光打孔系统,包括导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依次顺序连接的He-Ne激光器、全反介质膜、第一激光腔体、输出介质膜、扩聚焦装置、自动落料装置、激光电源及冷却装置;

所述激光腔体还包括腔内望远镜、调制器;所述腔内望远镜、调制器和第一激光腔体依次顺序连接;所述扩聚焦装置还包括光耦合器、第二激光腔体;所述光耦合器、第二激光腔体与所述扩聚焦装置依次顺序连接;所述激光电源由相互连接的振荡级激光电源和放大级激光电源组成;所述冷却装置由相互连接的放大级冷却装置和振荡级冷却装置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在加工深孔、壁薄的永磁材料时,解决了薄壁深孔钐钴(SmCo)磁钢的易碎、易裂、崩口等难题,使毛孔直径达到300μm,打孔速度达到30孔/秒,减少后期研磨时间,提高毛孔孔型质量,提高打孔速度,(综合加工速度提高8倍)最终提高整体加工成品合格率到85%,同时毛孔具有高圆度和小锥度。减小了打孔锥度,提高了孔型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激光打孔系统,包括导轨1,在所述导轨1上设置有依次顺序连接的He-Ne激光器2、全反介质膜3、腔内望远镜41、调制器42、第一激光腔体4、输出介质膜5、光耦合器61、第二激光腔体62、扩聚焦装置6、自动落料装置7、振荡级激光电源81、放大级激光电源82、放大级冷却装置91和振荡级冷却装置92;第一激光腔体4为振荡级激光腔体;第二激光腔体62为放大级激光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a)、在操作系统导轨1上,按顺序安装:He-Ne激光器2、全反介质膜3、腔内望远镜41、调制器42、第一激光腔体4、输出介质膜5、光耦合器61、第二激光腔体62、扩聚焦装置6、自动落料装置7,经调试后并固定;b)、使用He-Ne激光器2点光源,对导轨1上的各部件:全反介质膜3、腔内望远镜41、调制器42、第一激光腔体4、输出介质膜5、光耦合器61、第二激光腔体62、扩聚焦装置6、自动落料装置7进行调整校对,使各部件与He-Ne激光器2所发出的点光源同轴在中心点上;c)、把需要加工的产品安放在自动落料装置7上,并调整好角度及中心点、自动落料速度等,启动光感同步器;d)、启动振荡级激光电源81,这时振荡级冷却装置92自动启动,再启动放大级激光电源82,放大级冷却装置91也自动启动,观测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工作;e)、启动振荡级激光电源81、放大级激光电源82预燃点火开关,根据使用范围调整电压及脉冲频率,此时自动落料装置7的光感同步器启动并自动送料,实现光电自动化一体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原理:

  工作物质  Nd::YAG  波长  1.06μm  平均功率  80-100w  功率不稳定度  ±5%  脉冲宽度  0.1ms  重复频率  1~60HZ  最小光斑直径  0.2mm×2  激光电源  交流220v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寰宇纳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寰宇纳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32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