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路板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65901.0 | 申请日: | 2009-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0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施扬颩;范文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13 | 分类号: | H01L23/13;H01L23/48;H05K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陈红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路板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芯片和基板的电路板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半导体制程后的晶片上切割下来的芯片,已经提出有各种元件封装方法和结构。封装元件保护其中的半导体元件不受外界环境的粒子、湿气、电荷或其它非预期因素的影响,以提升半导体元件的稳定性和工作性能。
随着电子元件的积集化及轻量化的趋势,各种不同的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也因应而生。举例来说,球格数组式构装(ball grid array,BGA)、芯片尺寸构装(chip scale package,CSP)、覆晶构装(flip chip package,F/C Package)与多芯片模块(multi chip module,MCM)四面扁平无引脚封装(quad flat nolead,QFN)等,各种高密度的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随之应运而生。
在封装过程中,可利用各种胶体来包覆元件、使元件之间互相粘合或使元件之间相互电性连接等。然而,在实务操作上,胶体内部或胶体与元件之间常常会有气泡的产生。气泡不仅会造成胶体和元件之间粘接力不足,还可能会导致元件之间电性连接不良。当温度过高时,气泡甚至会膨胀压迫元件,还可能造成元件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路板结构,能够避免气泡存在于其中,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电路板结构,能避免气泡存在于其中。电路板结构具有本体、芯片和导电胶,而本体具有基板、焊垫和通气孔。焊垫设置位于基板上。通气孔贯穿基板和焊垫。当芯片放置位于焊垫上时,芯片覆盖通气孔。导电胶介于焊垫和芯片之间,并电性连接焊垫和芯片。
由此可知,位于导电胶、焊垫和芯片之间的气体,尤其是导电胶中掺杂的气泡,可经由通气孔而逸散。如此一来,可避免气泡的产生,进而避免上述因气泡而衍生出的问题。
上述基板和焊垫之间可互相电性连接。为了使基板电性连接焊垫,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封装结构可进一步具有导电层。导电层环绕通气孔的内壁,并且电性连接基板和焊垫。更详细来说,基板可具有金属层,例如作为绕线用的金属层。基板的金属层可电性连接导电层。借此,基板便可透过导电层电性连接到焊垫。
一般来说,如果气泡存在于焊垫的中央区域,其不易透过挤压芯片和基板等方式而排出。为了避免气泡存在于焊垫的中央区域,可在焊垫的中央区域设置通气孔,以排除空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通气孔具有一个开口位于焊垫面对芯片的表面上。开口位在焊垫表面上远离其边缘的中央区域。举例来说,开口到焊垫表面的边缘的距离可为0.508毫米至2毫米。另选地,开口到焊垫表面的边缘的距离可为0.508毫米至1.016毫米。借此,使得焊垫表面中央区域上的气体可透过通气孔排出,以避免气泡产生于焊垫表面的中央区域。
为了有效地排除位于导电胶、焊垫和芯片之间的气体,可使焊垫的通气孔具有较大的孔径。举例来说,焊垫的通气孔的孔径可大于或等于0.254毫米,且小于焊垫的长度。如此一来,可有效地使气体自通气孔排出。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板结构的俯视图;
图2和图3均为沿着图1的剖线2的剖面图,分别绘示电路板结构在气体排除前后的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电路板结构 102:本体
110:基板 112:介电层
114:金属层 120:焊垫
122:表面 124:边缘
130:通气孔 132:第一通气孔
134:第二通气孔 136:导电层
138:开口 140:芯片
150:导电胶 160:空间
170:气泡 2:剖线
d:距离 r:孔径
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考图1到图3。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板结构100的俯视图。图2和图3均为沿着图1的剖线2的剖面图,分别绘示电路板结构100内气体排除前后的剖面图。
电路板结构100具有本体102、芯片140和导电胶150,而本体102具有基板110和焊垫120。其中,焊垫120设置位于基板110上,芯片140位于焊垫120上,而导电胶150介于焊垫120和芯片140之间并电性连接两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5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平板车蓄电池转运装置
- 下一篇:传动机构防误转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