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造金刚石合成腔体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64100.2 | 申请日: | 2009-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0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成华 |
| 主分类号: | B01J3/06 | 分类号: | B01J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造 金刚石 合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造金刚石合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金刚石加热腔体。
背景技术
在金刚石合成过程中,合成腔体的结构及加热方式对金刚石的生产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金刚石合成方式从触媒到触媒粉是一大进步,这种方式的改变使金刚石的产量有了一个飞跃式的提高。
如图1所示,目前人造金刚石加热腔体构造一般是,利用叶腊石做成方形密封腔体1,中间有填充石墨和触媒的反应层3,在反应层3和叶腊石密封腔体1之间依次有保温层2、加热层5、绝缘层4,两端有导电片6、垫片7、8,此加热方式是以加热层包住反应层从四周向内加热,其中一半热量向外散发,能源损耗大,而且保温层限制了反应层的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造金刚石合成腔体,包括密封层、保温层、加热层、绝缘层和反应层,腔体两端有导电片,其改进在于,所述加热层位于反应层中间,绝缘层位于两层之间,所述密封层位于反应层外,所述密封层与反应层之间有保温层。
本方案另一优选方式,所述腔体两端的导电片与反应层之间有两层垫片,所述垫片中间有供加热体穿过的孔。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加热方式,将发热体安装在腔体中间,在同等条件下由于热效率的提高,降低了对合成腔体的保温要求,可使合成腔体的保温层变薄,保温层变薄可使石墨触媒柱体积扩大,中心加热结构的石墨触媒柱的体积可比直接加热的体积扩大1.05——1.50倍。这样就可使金刚石的单产扩大1.05—1.5倍。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中金刚石加热腔体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金刚石加热腔体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金刚石加热腔体温度表
图4现有技术金刚石加热腔体温度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利用叶腊石做成密封腔体1,腔体内紧贴一圈白云石做成的保温层2,腔体中间安装加热体5,加热体5外包覆一层绝缘层4,绝缘层与保温层2之间为石墨和触媒组成的反应层3,腔体1的两端依次安装有白云石垫片层8、叶腊石垫片层7、导电片6,垫片大小与腔体直径相同,其中加热体5穿过垫片7、8与导电片6连接。
本方案将现有技术人造金刚石腔体外围加热改为中心加热,可节省热能效50%左右,在同样体积的情况下,将外围加热改为中心加热,可以使反应层的体积扩大1.05-1.5倍,提高金刚石单产产量1.01-1.5倍。
具体实施例:中心加热和间接加热热能耗比较计算
设发热体表面温度为t1、石墨表面温度记为t2、腔体表面温度记为t3、。Tf表示外界温度。并设定叶腊石和白云石的热传导系数相同。本计算将模型简化为平板加热。
一、中心加热,如图3所示,
t1=1500℃,tf=20℃
δ1=12mm,δ2=5.5mm,r=9mm,L=34mm
λ1=129W/(m·K),λ2=0.03W/(m·K),h=5W/(m2·K)
传热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成华,未经李成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41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