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充电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56662.2 | 申请日: | 2009-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詹文耀;谢世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R13/24;H01R13/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体积小使用方便,能够直接插置于车内点烟器插座上,提供电子产品供电使用,且能使得电性接触性能更具确实的车用充电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的驾驶座前方皆配备有供点烟器电性连接的插座利用其提供点烟器的点烟功能,随着连接器产业的进步,该点烟器插座更可透过具有传输线的车用充电器提供汽车上的电力给电子产品,如:车用吸尘器、气体空压机、手机、充电器等,作为供电或充电使用。
普遍地,车用充电器内设有保险丝,用于电流超负荷时的断电措施,该保险丝的固定是以一ㄇ型金属夹片,夹置并定位于车用充电器的正极铜头收容部,当插置于点烟器插座时,若电流过高则保险丝将烧断,从而无法通电以达到保护预通电的电子产品免于遭受损坏。
然而,此类车用充电器的发展有小型化的趋势,因此车用充电器的正极铜头的体积随之缩小,是以造成正极铜头收容部的空间已无法容置具有夹置效果的ㄇ型金属夹片,且由于一般ㄇ型金属夹片刚硬结构的缘固,实际与点烟器插座的电性接触会有不确实的顾虑,因而寻求改善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车用充电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使用方便,能够直接插置于车内点烟器插座中使用,且能使得电讯接触性能更具确实的车用充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车用充电器包括:第一、二壳体,其相互靠合为一体,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具有插入端与握持端;
电路板,收容于第一、二壳体间,其上电性连接有正极铜头、固定簧片及保险丝,该正极铜头位于第一、二壳体的插入端,具有本体及颈部,本体设有收容部,而颈部外露于插入端的前缘,该固定簧片具有两个弧形抵压臂,其局部外露于该插入端的侧缘,该保险丝两端部分别具有导电套体,其一端设于该正极铜头的收容部内;以及一螺旋式弹簧,设于该正极铜头的收容部内,该螺旋式弹簧的中空部将该保险丝的一端定位并保持在既定位置。
该螺旋式弹簧夹置于保险丝一端的导电套体上。
相对于该螺旋式弹簧的保险丝一端,进一步设有一弹性体,该弹性体一端与该保险丝接触,另一端与电路板连通,利用其提供该车用充电器插置于点烟器插座时,具有的抵推力,稳固确实的电性接触。
该弹性体为螺旋式弹簧,通过其中空部将保险丝一端的导电套体夹置。
该第一、二壳体的插入端,设有较大的轴接孔,且罩盖一可拆卸的帽盖,该帽盖上设有供该正极铜头的颈部局部探出的通孔,通过更换保险丝卸下该帽盖进行更换操作。
该可拆卸的帽盖以螺锁方式,在该帽盖与第一、二壳体的插入端的轴接孔内壁,分别设有相互锁接的螺纹。
帽盖与第一、二壳体插入端的轴接孔间,进一步设有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使用方便,能够直接插置于车内点烟器插座中使用,且其相对于螺旋式弹簧的保险丝一端,设有一弹性体,该弹性体一端与该保险丝接触,另一端与电路板连通,通过其提供该车用充电器插置于点烟器插座时,具有适当的抵推力,能够稳固确实的电性接触。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充电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组合平面图;
图3为图2的3-3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车用充电器1包括:第一、二壳体20,21、电路板(未图示)、正极铜头4、固定簧片5及保险丝6等结构,其中该第一、二壳体20,21,可相互靠合为一体,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具有插入端22与握持端23,该插入端22用于插接于车内点烟器的插座内,而该握持端23可供手部的握取。此外,该插入端22上设有较大的轴接孔221,且罩盖一可拆卸的帽盖24,该帽盖24上设有仅供该正极铜头4的局部探出的通孔241,该帽盖24与该轴接孔221的内壁,分别设有能够相互锁接的螺纹242,222,两者间均设有垫圈25,通过其能稳固的将帽盖24以螺锁的方式锁固于该插入端22上。这样,通过更换保险丝则可卸下该帽盖24进行更换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66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