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升降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47338.4 | 申请日: | 2009-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1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洪婉玲;郭勋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灿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F7/00 | 分类号: | B66F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琦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机构,特别涉及于一种可使受承载物件升降与停留在所需要的高度,并且可增进升降过程的平稳度的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在自动化工序中,由于工序步骤繁复且耗时费力,因此需要以自动化机具取代人力进行搬运或传送的动作,以增进整体工序的运作效率。
如图5所示,一般常用的升降机构系采用一个气缸组件1来提供升、降工件的动力,气缸组件1具有一个气缸11、一个设置于气缸11一端的固定平台12以及一个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气缸11并可穿过固定平台12活塞杆13,其中,固定平台12具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直线轴承121及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直线轴承121的支撑轴体122,另外,气缸组件1进一步包括多个固设于活塞杆13的异于气缸11的之一端以及支撑轴体122的异于直线轴承121的一端的承载台14。
受承载物件图中未示出)固设于多个承载台14上,当气缸11提供动力时,活塞杆13即往外突伸而顶升承载台14;反之,活塞杆13则往内返回气缸11而使承载台14下降;支撑轴体122于承载台14的升降过程中提供支撑的功能,使承载台14维持其升降时的平稳;直线轴承121则使支撑轴体122在承载台14升降时能进行低摩擦力的直线运动。
然而,该常用于升降机构的气缸组件1虽然有支撑轴体122的辅助以维持动作过程的平稳,但当受承载物件的重量较重时,其支撑力道难免不足从而影响其升降过程的平稳度;另外,气缸组件1的气缸11仅具有单一行程,因此升降与停留该受承载物件的位置极为有限,仅能够让该受承载物件停留在最高与最低的位置,若工序中需要令该受承载物件停留在数个不同高度的位置,则使用气缸组件1作为升降机构并非最佳选择,因此,常用的升降机构存在着平稳度有待提升以及升降停留位置受限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常用升降机构的平稳度不足、以及工件升降停留位置受限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机构,特别是一种可使受承载物件升降与停留在所需要的高度,并且可增进升降过程的平稳度的升降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手段予以达成,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包括有:
主体框架,为由多个框体与多个杆体所组成的立体框架;
两个主要升降单元,对称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部的一侧,其各具有一个可往复移动移动元件;
动力源,设置于一个升降单元的顶端并通过一个传动轴体与另一个升降单元的顶端连接;
两个辅助升降单元,对称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部的另一侧、并与所述主要升降单元的位置相对,其各具有一个可往复移动的移动元件;
承载台,其一侧固接于所述主要升降单元的移动元件,另一侧则固接于所述辅助升降单元的移动元件。
通过上述结构,当动力源开始运转时,通过动力源本身提供动力以及通过传动轴体输出动力,主要升降单元的移动元件即可往复移动以驱使承载台进行上升与下降的直线运动,同时,固接于承载台的辅助升降单元的移动元件亦进行升降动作,因此该移动元件除了带动承载台移动外,更可平均分散其所承载物件的重力以维持其在升降过程中的平稳度,另外,该动力源可通过电脑程式的控制使移动元件达到预先设定的位移量,进而使该承载台停留在工序所需要的高度,改善了常用升降机构的升降停留位置受限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组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台的升降示意图。
图5为常用升降机构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气缸组件
11:气缸
12:固定平台
121:直线轴承
122:支撑轴体
13:活塞杆
14:承载台
2:升降机构
21:主体框架
22:主要升降单元
221:移动元件
23:动力源
231:传动轴体
24:辅助升降单元
241:移动元件
25:承载台
251:滚轮
26:辅助支撑单元
261:上设置部
262:下设置部
263: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2包括有:
主体框架21,为由多个框体与多个杆体所组成的立体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灿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灿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73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车调车信号防冒进系统
- 下一篇:高压直流套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