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态轨距优化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47179.8 | 申请日: | 2009-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5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宏;郝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铁德奥道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7/00 | 分类号: | E01B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王德桢 |
| 地址: | 066205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轨距 优化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态轨距优化结构。
背景技术
在道岔区域内会出现轮缘磨耗和与此有关的尖轨尖端工作边上的边缘磨损。这将导致相应部件的频繁维修和更新,其费用在线路上部建筑结构上是极为可观的。
为了在道岔区域内创造类似于线路上的那种减少磨损并同时提高乘车舒适度的条件,EP-A-0295573文件规定通过移动轨道中线改变基本轨的走向。通过这一措施基本上确保车轮和轨道之间的纯滚动运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动态轨距优化结构,在确保车轮和轨道之间的纯滚动运动前提下,提高在道岔区域内的乘车舒适度,当车辆以较高的速度驶过该道岔时,可减少轮缘磨耗和与此有关的尖轨尖端工作边上的边缘磨损,降低相应部件的维修和更新费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动态轨距优化结构,在该排列结构中锥形车轮踏面分别支撑在道岔基本轨的车轮接触点上,正线和支线的基本轨是按刚性设计的,尖轨是按可搬动设计,在道岔区域内至少基本轨的走向与线路走向有偏差,以使有目的的调整车轮轴或转向架轴车轮接触点,有效地影响正线和支线之间的轨道中线或对分角,以便尽可能地避免车轮和轨道之间的蠕滑运动;通过分布在尖轨尖端前面的并最终连接于基本轨的线路走向中弯曲的第一个区段来设置有至少一个基本轨的走向变动结构,该第一个区段连接由该区段起变直的第二个区段,该第二个区段连接有一个曲线的第三个区段,该第三个区段连接由该区段起变直的第四个区段以及有一个曲线的第五个区段,该第五个区段最终接连于基本轨的线路走向。设定了尖轨尖端区域内的基本轨专用的走向变动,由此可以确保,在避免车轮和轨道之间打滑的情况下完成纯滚动运动,避免了轮对向线路中线转动,以便车辆驶过从正线到支线的道岔从舒适度上来讲与在正线上的行驶相当。
在靠近基本轨的尖轨上其尖轨尖端位于正线的第二个区段内。
所述基本轨的实际走向,是将有弯曲的第一个区段和有弯曲的第五个区段设计成凸出弯曲形状,将有弯曲的第三区段设计成凹陷弯曲形状。
第一个区段的长度L1与第五个区段的长度L5之比为1∶2<L1∶L5<2∶1。
第二个区段的长度L2与第四个区段的长度L4之比为1∶5<L2∶L4<1∶2。
第三个区段的长度L3与第一个区段和第二个区段的总长度L1+L2之比为1∶10<L3∶L1+L2<2∶5。
第三个区段的长度L3与第四个区段和第五个区段的总长度L4+L5之比为1∶20<L3∶L4+L5<1∶8。
各区段始终或基本上始终相互平滑连接转入。
如果在第三个区段范围内的靠近基本轨的尖轨上,基本轨的实际工作边和假设的线路走向的工作边之间的距离α等于假设的线路走向的工作边和尖轨工作边之间的距离,则会产生理想的条件。
所述间距α为5mm<α<20mm。
所述间距α为15mm。
在第四个区段内靠近基本轨的位置上所述尖轨与基本轨形成分离结构。
第一个区段是以含有r趋于∞的曲率半径开始弯曲,并以含有R=常数的终端半径结束弯曲。
第五个区段是以含有R=常数的终端半径开始弯曲,并以含有r趋于∞的曲率半径结束弯曲并连接转入基本轨。
基本轨有一个在线路纵向上分布并与实际走向平行的切槽,该切槽的走向与线路走向偏离与所要求的实际走向一致。根据本排列结构,要将能够承受所要求的走向变动的基本轨首先调整成与基本走向平行,以便在纵向上,首先是在轨头上,而且是在钢轨非工作边的一侧上掏出切槽,例如用铣削的方法,与此同时根据所要求的走向变动改变切槽的深度,而且是随着曲线和直线加以变化的,这些曲线和直线是与轨道区段安装完毕状态下的直线和曲线相悖而分布的。受此影响,在安装基本轨时还需要进行调整,以便切槽连同其与钢轨工作边平行或与轨腰平行分布的面与测量直线相平行,与此同时基本轨在曲线或直线上根据调整切槽基准面的情况承受所要求的走向变动。
切槽的侧壁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的距离沿线路纵向变化。
切槽位于钢轨非工作边的轨头侧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铁德奥道岔有限公司,未经新铁德奥道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71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辙叉结构
- 下一篇:CCFL冷阴极荧光灯管弯管机的灯管定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