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功率电子变压器的安全骨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9260.1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唐玉梅;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赛特勒磁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电子变压器 安全 骨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变压器骨架,尤其是一种可解决电子变压器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工时和材料等问题的小功率电子变压器的安全骨架。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电子变压器骨架的设计一般只考虑骨架与钢片的匹配及绕线时所需的绕线槽,而没有考虑小功率的电子变压器的初级绕线粗细问题,由于初级线径太细,导致生产过程中易出现断线及层间绝缘无法通过等问题。当变压器的功率小于5VA时,绕线的线径一般不会超过0.2mm,而常用的骨架设计对此没有尺寸要求。如图1所示,现有的骨架设计中,起绕线槽121′的尺寸太大,使得起绕线槽121′外槽壁的沿着进线方向的前端位置到骨架窗口的内壁16′间的尺寸D′较大,从而出现如图2所示的绕线问题:初级线20′沿着针脚11′向上缠绕后,在起绕线槽121′中偏离其外侧壁且离骨架窗口的内壁16′有一定的距离,导致该初级线20′与其它绕线出现重叠的现象,使绕线之间因相互摩擦而容易出现漆包线的表面被磨损或磨断的现象,从而导致产品断路或层间绝缘不良的现象发生。图1中,起绕线槽121′的外槽壁的沿着进线方向的末端122′及起绕线槽121′槽面的外端123′为尖角结构,导致小功率的线径因太细而容易被尖角割断并产生毛刺,从而导致产品断路。图3为现有骨架的剖视图,图中过线槽的槽面是水平面30′,使得过线槽的槽面与骨架窗口内壁的过渡区域是直角结构,导致起绕线在其它部分绕线跨过该过渡区域时受到摩擦或漆包线的绝缘皮受到损伤。总之,现有骨架的设计不但使小功率的电子变压器的生产成功率达不到期望值,而且从中浪费了不必要的工时和材料,导致生产成本太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功率电子变压器的安全骨架,不仅可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及减少工时的耗费,而且还大大减少了变压器的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功率电子变压器的安全骨架,包括骨架本体;骨架本体的两端沿着同一方向设有多个凸起,各凸起中分别装有针脚,相邻的凸起之间构成过线槽;骨架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缠绕初级线和次级线的骨架窗口;对应于缠绕初级线一端的各过线槽的其中起绕端的过线槽设为起绕线槽;起绕线槽的外槽壁的沿着进线方向的前端与骨架窗口内壁之间的尺寸为对应于变压器功率小于或等于5VA时的不大于0.2mm或为对应于变压器功率大于5VA时的不大于初线的线径加上0.1mm。
所述过线槽的槽面为延伸向骨架窗口内壁的斜坡面。
所述的过线槽的槽面与骨架窗口内壁之间为平滑过渡。
所述的过线槽的槽面为多阶斜坡面。
所述的斜坡面的斜率由外向内呈渐次增大。
所述的起绕线槽的外槽壁的沿着进线方向的末端设计为大于0.3mm的倒角。
所述的起绕线槽的槽面的外端设计为大于0.3mm的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功率电子变压器的安全骨架,包括骨架本体;其中骨架本体的两端沿着同一方向设有多个凸起,各凸起中分别装有针脚,相邻的凸起之间构成过线槽;骨架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缠绕初级线和次级线的骨架窗口;对应于缠绕初级线一端的各过线槽的其中之一设为起绕线槽。当电子变压器的功率小于5VA时,初级线的线径一般不会超过0.2mm,将骨架本体中的起绕线槽的尺寸相应减小,使得起绕线槽外槽壁的沿着进线方向的前端与骨架窗口内壁之间的尺寸不大于0.2mm,则初级线沿着针脚向上缠绕并沿着起绕线槽外侧壁向上行走后,可以紧贴骨架的窗口内壁边缘绕行,并与其它绕线并行分布,从而防止了绕线之间因重叠摩擦而磨断绕线或绕线绝缘皮被磨损的现象出现。因小功率电子变压器的绕线线径均较细,若过线槽的槽面与骨架的窗口内壁之间的过渡区域呈直角结构,则容易磨断绕线或漆包线的绝缘皮受到损伤,而将过线槽的槽面设计为斜坡面,且斜坡面的斜率由外向内呈渐次增大,使得过线槽的槽面与骨架窗口内壁之间的过渡区域呈平滑结构,则避免起绕线在过渡区域受到的摩擦。若过线槽的槽面与骨架窗口内壁的过渡区域较宽,则可以将过线槽的槽面设计成多阶斜坡面。小功率变压器的线径一般都很细,将起绕线槽的外槽壁的沿着进线方向的末端以及起绕线槽的槽面的外端设计为大于0.3mm的倒角,则可以完全避免产生毛刺和漆包线被割断的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赛特勒磁电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赛特勒磁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92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