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可折叠尾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2591.2 | 申请日: | 200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398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梁上愚;于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凯卓立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3/00 | 分类号: | B60R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梦福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可折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可折叠尾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尾梯长度长、展开后,尾梯梯面与地面的角度小、运动平稳、无需人为施加外力、操作方便的汽车可折叠尾梯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尾梯的展开和收起,是靠机构自带的弹簧助力系统,再借助于登爬车辆,施力或者人工施力,操作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尾梯体长度较短,展开后,爬体登爬平面与地面和拖车车板的角度较大(如图1),登爬车辆在登车过程中危险性较大,驾驶员很难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尾梯长度长、展开后,尾梯梯面与地面的角度小、运动平稳、无需人为施加外力、操作方便的汽车可折叠尾梯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可折叠尾梯装置,其由尾梯主臂(1)、尾梯副臂(2)、举升油缸(3)、推杆(4)、托件(5)、活动支腿(6)以及尾梯支座(7)、油缸支座(8)、推杆支座(9)等九部分构成。
a.尾梯支座(7)以焊接方式固定在车尾;
b.尾梯主臂(1)与尾梯支座(7)是通过轴销铰接;
c.尾梯主臂(1)与尾梯副臂(2)是通过轴销铰接;
d.活动支腿(6)与尾梯主臂(1)是通过轴销铰接;
e.油缸支座(8)与车尾以焊接方式固定;
f.举升油缸(3)的缸体端与车尾的油缸支座(8)通过轴销铰接;
g.举升油缸(3)的活塞杆端与固定在尾梯主臂(1)上的油缸支座通过轴销铰接;
h.推杆支座(9)与车尾以焊接方式固定;
i.推杆(4)的一端与推杆支座(9)通过轴销铰接;
j.推杆(4)的另一端与托件(5)通过轴销铰接;
k.托件(5)与固定在尾梯主臂(1)上的轴销铰接;
l.托件(5)上部为弧形托轨,弧形托轨推动固定在尾梯副臂(2)上的滚轮。
工作时,举升油缸(3)的活塞杆在液压力的作用下伸出或收回,推动尾梯主臂(1)绕车尾的尾梯支座(7)的轴销转动,尾梯副臂(2)则通过副臂与主臂铰接的轴销随主臂一起运动。
尾梯主臂(1)、推杆(4)、托件(5)以及尾梯支座(7)、推杆支座(9)等构件组成一个平行四连杆机构,使得托件(5)在随主臂(1)运动时能够始终保持水平姿势,从而推动固定在尾梯副臂(2)上的滚轮,实现尾梯副臂(2)在随主臂(1)放下时自动展开,或随主臂(1)收起时自动折叠。
尾梯展开动作:
在尾梯处在收起状态时,给举升油缸(3)的前腔注入高压油,使得活塞杆收回,拉动尾梯主臂(1)绕车尾的尾梯支座(7)的轴销向下转动,副臂(2)则随主臂(1)向下运动。
同时,四连杆机构的推杆(4)也随主臂(1)绕推杆支座(9)的轴销向下转动,使得托件(5)在随主臂(1)运动时能够始终保持水平姿势,从而推动固定在尾梯副臂(2)上的滚轮,托起副臂(2),实现副臂向外展开的动作。注:如果没有托件(5)的作用,副臂(2)将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始终垂直向下,而不能展开伸平。
在尾梯主、副臂展开的同时,活动支腿(6)在重力的作用下,其支撑方向始终垂直地面,并随尾梯主、副臂的展开而着地,起到支撑的作用。
尾梯收回动作:
在尾梯处在展开状态时,给举升油缸(3)的后腔注入高压油,使得活塞杆推出,推动尾梯主臂(1)绕车尾的尾梯支座(7)的轴销向上转动,副臂(2)则随主臂(1)向上运动。
同时,四连杆机构的推杆(4)也随主臂(1)绕推杆支座(9)的轴销向上转动,使得托件(5)在随主臂(1)运动时能够始终保持水平姿势,从而托住固定在尾梯副臂(2)上的滚轮,托起副臂(2)迅速离开地面,并实现副臂(2)随主臂(1)的收起时,一起逐渐向回收起折叠的动作。注:如果没有托件(5)的作用,副臂(2)将在其重力的作用下不能迅速离开地面,而其板尖将在地面上拖动,直至主臂(1)升到足够的高度。
在尾梯主、副臂收回的同时,活动支腿(6)在重力的作用下,也逐渐收回,并藏于尾梯主、副臂的之间。
本方案与已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已有技术是采用人为施加外力,使其克服弹簧力及尾梯自身的重力的合力,将尾梯放下或收起的。因此,此传统尾梯的操作极不方便,且尾梯本身的长度不能太长,重量不能太大。由于尾梯的长度受到限制,所以,尾梯展开后与地面的角度过大,登车过程中安全性较低,易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成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凯卓立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凯卓立液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25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