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星卷绕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1295.0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780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根;侯志国;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雪娥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卷绕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绕机构,尤其是涉及制备电池用行星卷绕机构。
【背景技术】
电池卷绕机构在卷绕电芯时,需要转换工位,以实现卷绕过程的连续进行。现在通用的工位转换方案有两种:第一种为齿轮脱开再啮合方式,如图1所示,转盘0′正中装有中心轴1′,转盘0′上分布有驱动相应卷针转动的齿轮2′、3′、4′,齿轮2′、3′、4′关于中心轴1′的轴心线对称分布,转盘0′的周围分布有可分别与齿轮2′、3′、4′啮合的齿轮5′、6′、7′,齿轮5′、6′、7′关于中心轴1′的轴心线对称分布。需转换工位时,齿轮5′、6′、7′与齿轮2′、3′、4′脱开,并沿直线箭头的方向远离转盘0′,转盘0′沿曲线箭头方向绕中心轴1′旋转并带动其上的齿轮2′、3′、4′旋转(即公转换位),换位完成后,齿轮5′、6′、7′沿直线箭头相反方向靠近转盘0′并与齿轮2′、3′、4′啮合,齿轮5′、6′、7′驱动齿轮2′、3′、4′旋转(即自转)从而驱动卷针。第二种为挂钩方式:如图2所示,工作时,与电机100的转轴联接的挂钩8沿箭头方向伸出,直至与输出轴1联接,输出轴1可驱动相应卷针,电机100将动力依次通过挂钩8、输出轴1传送至卷针,输出轴1自转,卷针进行卷绕。需转换工位时,挂钩8沿箭头相反方向后退与输出轴1脱开,转盘0旋转,转盘0上的输出轴1也绕转盘0的轴心线进行公转换位;换位完成后,挂钩8沿箭头方向沿伸将电机100与输出轴1联接,再进行卷针的卷绕过程。
在换位过程中,方案1中的齿轮2′、3′、4′与齿轮5′、6′、7′脱开,齿轮2′、3′、4′及其上的卷针只公转不自转,卷针的方向随着公转的进行而发生变化,不能通过自转来补偿公转对卷针带来的影响,如卷针在换位过程中扯拉隔膜或极片并会对它们造成损伤,又如卷针的角度在公转换位后通常也不符合新工位要求需要重新调整,这样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而且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方案2中的换位时输出轴1与电机100脱开,卷针也只公转不自转因此和方案1存在同样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转换工位过程中卷针与驱动装置保持连接的行星卷绕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星卷绕机构,包括卷针组件和可驱动卷针转动的驱动装置;卷针组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卷针、安装卷针的安装盘和安装盘驱动装置;还包括与卷针对应的同心转轴,同心转轴一端与驱动装置形成传动配合、另一端与相应的卷针形成传动配合以使同心转轴转动时相应的卷针也随之转动;安装盘驱动装置驱动安装盘转动的中心线与同心转轴的轴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在转换工位的过程中,驱动装置仍然能通过同心转轴驱动卷针自传。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
作为优选,卷针关于同心转轴的轴心线成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卷针组件包括三个卷针。
作为一种具体形式,卷针安装在安装盘上的方式为:安装盘上安装有可转动的输出轴,卷针安装在相应的输出轴上;同心转轴与相应的卷针形成传动配合的方式为:同心转轴与相应的输出轴形成传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置与同心转轴同心的中心轴,同心转轴依次套接在中心轴上,相邻的同心转轴之间以及中心轴与相邻的同心转轴之间设有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星卷绕结构,在转换工位过程中卷针与驱动装置保持连接,这样卷针就可以自转,可以对隔膜和极片进行收紧或放开,并可以对自身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于一下工位的需求,这样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换位方式;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换位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同心转轴部分剖视);
图4是图3所示行星卷绕机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和图4示出了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12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紫外线涤纶低弹丝
- 下一篇:一种SiC体单晶的生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