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凝结水回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8959.1 | 申请日: | 2009-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305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贾中华;丁晔;刘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拓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9/00 | 分类号: | F28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德桢 |
地址: | 102600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凝结水 装置 | ||
1、一种多功能凝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压力平衡器、至少一台受压容器、安全阀、至少一台换热装置、至少一台带汽蚀消除装置的水泵、汽-汽喷射器、水-汽喷射器、调控阀、止回阀、系统控制柜、传感器和底盘;压力平衡器、受压容器、安全阀、换热装置、带汽蚀消除装置的水泵、汽-汽喷射器、水-汽喷射器、调控阀和止回阀通过管道相互连接;受压容器和带汽蚀消除装置的水泵都与底盘固定连接,系统控制柜通过电缆分别与传感器、带汽蚀消除装置的水泵和调控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凝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是指蒸汽直接混合换热设备和/或蒸汽间接换热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凝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汽蚀消除装置的水泵由汽蚀消除装置和采用变频或相控方式控制电机转速的高温水泵固定连接构成;高温水泵的进口与汽蚀消除装置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汽蚀消除装置的高压进水端通过回流调控阀和管道与水-汽喷射器的引射介质进口连接;高温水泵的出口通过手动调控阀、止回阀以及管道与回流调控阀、水-汽喷射器间的管道连接;回流调控阀与止回阀间的管道上分别设有一流量传感器Q1和一压力传感器P1,止回阀与水-汽喷射器间的管道上设有一流量传感器Q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凝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器出水口与受压容器的一个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压力平衡器进水口与至少一条凝结水管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凝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容器顶部分别设有泄压口、排气口和排汽口,安全阀与泄压口连接,排气调控阀与排气口连接,进汽调控阀进口通过管道与排汽口连接,进汽调控阀出口与水-汽喷射器的被引射介质进口通过管道连接,水-汽喷射器的出口与一热力设备连接;受压容器上部侧壁和下部侧壁分别设有两进水口和一个排污口,其中一个进水口与压力平衡器出水口连接,另一个进水口与进水调控阀的出水口连接,进水调控阀的进水口与一冷源进水设备连接,排污口与手动排污调控阀的进口连接,手动排污调控阀的出口与一污水管道连接;受压容器的底部凸设有突出管腔,该突出管腔下端连接有手动排零调控阀;突出管腔侧壁设有两出水口,一出水口通过手动调控阀和管道与汽蚀消除装置的低压进水端连接;受压容器的罐内设有汽水分离装置,该汽水分离装置与连接有压力平衡器的进水口相连,并通过管道与蒸汽直接混合换热设备下部相连,蒸汽直接混合换热设备上部通过管道与连接有进水调控阀的另一个进水口连接;受压容器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T、液位传感器L和压力传感器P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凝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汽喷射器的被引射介质进口通过低压蒸汽调控阀和管道与进汽调控阀和排汽口间的管道相连,汽-汽喷射器的引射介质进口通过高压蒸汽调控阀与一高压蒸汽管连接,汽-汽喷射器的出口与一工艺换热设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凝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容器下部侧壁还设有一进液口;一蒸汽间接换热设备的凝结水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进液口连接,蒸汽间接换热设备的进汽口通过进汽调控阀以及管道与低压蒸汽调控阀及排汽口间的管道相连,蒸汽间接换热设备的上端出口与一冷源介质出口相连,蒸汽间接换热设备的下端进口与该冷源介质进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凝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控制柜通过电缆分别与压力传感器P1、压力传感器P2、温度传感器T和液位传感器L、流量传感器Q1和流量传感器Q2连接,并通过电缆分别与高温水泵、回流调控阀、水-汽喷射器的进汽调控阀、进水调控阀、排气调控阀、高压蒸汽调控阀、蒸汽间接换热设备的进汽调控阀以及低压蒸汽调控阀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拓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拓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89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