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双向驾驶的飞机牵引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7955.1 | 申请日: | 200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578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齐向阳;王志;邹卓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F1/22 | 分类号: | B64F1/22;B62D63/02;B62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祁建国 |
地址: | 10008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驾驶 飞机 牵引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牵引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双向驾驶的飞机牵引车。
背景技术
飞机牵引车是一种重要的机场地面设备。在现代民航机场上,牵引车主要承担以下作业:将飞机由停机坪牵引至客机坪或登机桥附近,供旅客上飞机;将停靠在登机桥旁的飞机顶推离桥,直到有足够的地面使飞机能靠自身动力向前滑行为止;在停机坪之间或停机坪与机库、维修车间之间调度飞机;在机库或维修车间内移动飞机等。
目前,大多的飞机牵引车都是前置驾驶室及单向驾驶,当使用飞机牵引车的车体后端的牵引栓对接飞机或顶推飞机时,驾驶人员在驾驶室内很难看见车体后的情况,也就是说,现有的飞机牵引车的前置驾驶室及单向驾驶结构严重影响了驾驶员向后的视野,为此,就需要设计一种能双向驾驶的飞机牵引车,以扩大驾驶员向后的视野。本申请人的专利号为“ZL200620119296.X”,名称为“飞机牵引车”的中国实用新型,其公开的飞机牵引车虽然能满足双向驾驶的要求,但是采用前后布置双驾驶室的结构,使得整车长度加长,从而使飞机牵引车的机动性能降低;另一方面,其行走系统采用双桥结构(前桥和后桥),且前后轮采用四个液压马达分置驱动,结构相对复杂,行走系统的布局灵活性也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动性好、结构简单、行走系统布局灵活的可双向驾驶的飞机牵引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双向驾驶的飞机牵引车,包括行走系统、机架、安装在机架前部上的驾驶室、安装在机架后部上的车体,所述驾驶室内设置有一个面向车头的驾座、一个面向车尾的驾座、以及两个方向盘,其中一方向盘和所述面向车头的驾座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左部;另一方向盘和所述面向车尾的驾座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中部。
上述的可双向驾驶的飞机牵引车,其中,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前转向桥、两个前轮、驱动马达和两个后轮,所述前转向桥与所述两个前轮连接,其在所述两个方向盘作用下控制所述前轮转向;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两个后轮连接,驱动所述后轮。
上述的可双向驾驶的飞机牵引车,其中,所述驱动马达为两个,所述两个驱动马达分别与两个后轮的其中一个连接。
上述的可双向驾驶的飞机牵引车,还包括一切换控制装置,所述切换控制装置包括换向阀,分别与所述两个方向盘之一连接的第一方向控制阀、第二方向控制阀,所述换向阀有两个位置,其中一个位置与所述第一方向控制阀对应,另一位置与所述第二方向控制阀对应。
上述的可双向驾驶的飞机牵引车,其中,所述相对驾驶室中部的车体前高后低。
上述的可双向驾驶的飞机牵引车,其中,所述驾驶室的前端设置有牵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飞机牵引车的驾驶室内设置两个驾座和方向盘,一个用于前向驾驶,一个用于后向驾驶,既能满足双向驾驶的要求,又使整车长度减少,从而提高整车的机动性;另外,采用前转向桥后双马达的行走系统,使整车结构更加简单、布局更加灵活。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行走系统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切换控制装置结构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机架
2 车体
3 驾驶室
31 前驾座 32 后驾座
33 前方向盘 34 后方向盘
4 行走系统
411 左前轮 412 右前轮
421 左后轮 422 右后轮
431 左后轮驱动马达 432 右后轮驱动马达
44 前转向桥
5 切换控制装置
51 换向阀 52 第一方向控制阀
53 第二方向控制阀
61 第一控制面板 62 第二控制面板
71 前牵引装置 72 后牵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79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浅沟道隔离薄膜的氨基硅烷
- 下一篇:一种汽车驻车机构的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