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汽车车身C柱连接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71105.0 | 申请日: | 2009-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7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雷雨成;邵杰;吴宪;岳彩立;吉佩佩;金城根;刘伟喆;李国华;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 地址: | 2012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汽车 车身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汽车车身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汽车车身C柱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汽车车身的C柱通过焊接方式与上边梁连接,基于这种传统结构,导致存在以下问题:
1、在汽车设计过程中,由于外造型的变化,必然造成车身内板结构特征的改变,从而需要重新开发车身内板模具,大大增加了设计开发周期和制造成本,也造成了原车型模具的巨大浪费;
2、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必须使用焊接夹具进行焊接定位,需要专门制造焊接夹具,不适宜进行小规模生产。
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汽车车身结构进行改进,使得装配简便、快速,实现模块化生产,大大提高设计开发速度,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汽车车身C柱连接结构,该新型汽车车身C柱连接结构设计独特、结构简单、装配简便、快速,可以实现模块化、专业化生产,大大提高设计开发速度,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汽车车身C柱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构成:
该新型汽车车身C柱连接结构,其特点是,包括车身上边梁总成和C柱总成,所述C柱总成包括第一端部,所述车身上边梁总成可拆卸连接到所述第一端部。
所述车身上边梁总成与所述第一端部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所述车身上边梁总成中设置至少一个螺母孔和对应的螺栓安装孔,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对应的第二螺母孔,所述第一螺母孔、所述螺栓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螺母孔穿设有螺栓。
所述车身上边梁总成包括上边梁本体、C柱内连接板和C柱外连接板,所述上边梁本体位于所述C柱内连接板和所述C柱外连接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C柱内连接板和所述C柱外连接板焊接固定,所述C柱内连接板中设置至少一所述第一螺母孔,所述C柱外连接板中设置至少一所述螺栓安装过孔,所述C柱内连接板和所述C柱外连接板至少部分贴合,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C柱外连接板贴合。
所述C柱外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端部通过凹凸配合限位设置。
所述C柱外连接板上带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对应的凹槽,所述定位凸台位于所述凹槽中。
所述定位凸台中设置至少一所述螺栓安装孔,所述凹槽中设置至少一所述第二螺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C柱总成为独立总成,其与上边梁总成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固定在一起,设计独特、结构简单、装配简便、快速;
2、本实用新型使得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在不需要改变C柱原来结构时,原有模具能够沿用,大大缩短设计周期,节约了模具开发成本,节省了生产投资,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增加了汽车企业的利润;
3、本实用新型使得车身模块化开发制造成为可能,可进行C柱总成与车身上边梁的快速装配,利于制造和维修;
4、本实用新型使得可进行C柱总成的专业化生产、零部件喷漆和总成批量运输,有效的节约了制造、物流等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C柱总成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车身上边梁总成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图3A是图3所示的车身上边梁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4组装后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图5A是图5中A-A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5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汽车车身C柱连接结构,包括车身上边梁总成1和C柱总成2,所述C柱总成2包括第一端部21,所述车身上边梁总成1可拆卸连接到第一端部21。
所述车身上边梁总成1与所述第一端部21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所述车身上边梁总成1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螺母孔11和对应的螺栓安装孔16,所述第一端部21设置有对应的第二螺母孔22,所述第一螺母孔11、所述螺栓安装孔16和所述第二螺母孔22穿设有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1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工程用吊篮
- 下一篇:防止渗油的油流继电器接线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