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隔墙双连拱隧道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69449.8 | 申请日: | 2009-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31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宋辉;张孟喜;邱成春;施利国;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4;E21D11/3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墙 双连 隧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隔墙双连拱隧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公路建设的不断延伸建,经常遇到需要穿越岩体的情况,因此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工程日渐增多。分幅修建的单体隧道在选线、洞口位置选择等方面限制颇多;而且分幅修建两条单体隧道造价高,对环境影响较大。双连拱隧道恰好弥补了分幅修建单体隧道的不足,应用日趋广泛。进入90年代后,我国在云南、贵州等省的一些高速公路工程中多次应用了双连拱隧道。双连拱隧道具备了一系列的特点:(1)可以避免隧道洞口大桥分幅建造;(2)占地面积少;(3)对环境影响范围小;(4)可以有效减少隧道施工长度,节约造价;(5)便于大桥与隧道的连接;(6)安全性能良好。
双连拱隧道在具备上述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1)单隔墙双连拱隧道的抗震性能不足;(2)隧道隔墙顶部的凹槽结构常年积水,容易引起渗漏;(3)隧道本身的逃生通道不足,一旦出现事故,后果非常严重。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20044198.X,发明名称:连拱隧道,公开号:CN2839559,该专利公开:“一种连拱隧道,包括左右两洞二次衬砌、防排水系统、直中间墙,所述左右两洞二次衬砌与直中间墙接触部分直立设置并与直中间墙固定,所述防排水系统设于所述二次衬砌与所述初期支护、直中间墙之间。本实用新型中,三层直隔墙是指由直中间墙与两二次衬砌共同构成的结构。……”该专利为单隔墙,在抗震性能方面存在不足,而抗震性能是影响地下结构稳定性和适用性的重要因素;并且隧道本身缺乏必要的逃生通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双连拱隧道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隔墙双连拱隧道,提高其抗震性、适用性及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隔墙双连拱隧道,包括由隔墙、双仰拱、双二次拱形衬砌和初期支护构成左右两个隧道洞以及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为竖立的双隔墙,所述双隔墙顶部以拱形衬砌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防排水系统由防水层、排水孔及排水沟构成,所述防水层设于二次拱形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所述排水孔设置于双隔墙顶部拱形衬砌中,所述排水沟位于双隔墙之间形成的中导洞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隔墙间距为L/12~L/15,L为双连拱隧道横截面总宽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隔墙的每一隔墙厚度为0.6m~0.9m;隔墙高度为2m~3m。
本实用新型中双隔墙顶部拱形衬砌每隔3m~5m预留有排水孔,排水孔孔径为30mm~40mm。
本实用新型中双隔墙形成的中导洞底部的排水沟沟宽为0.3m~0.5m。
本实用新型中双隔墙侧面相对应位置开有门洞,门洞宽度为1m,高为隔墙高度的2/3;相邻二门洞中心间距为10m~15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隔墙双连拱隧道的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优于单隔墙双连拱隧道;通过排水孔可以使水及时排入双隔墙之间形成的洞中,解决了双连拱隧道的漏水问题;双隔墙之间形成有效空间,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以从左洞或者右洞直接进入中间通道并向隧道两端疏散。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断面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墙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通过一个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双隔墙双连拱隧道包括由隔墙、双仰拱9、双二次拱形衬砌6和初期支护8构成左右两个隧道洞1以及防排水系统。
上述防排水系统由防水层5、排水孔7及排水沟10构成,所述防水层5设于二次拱形衬砌6与初期支护8之间,所述排水孔7设置于双隔墙3顶部拱形衬砌4中,所述排水沟10位于双隔墙3之间形成的中导洞2的底部。上述双隔墙3间距为L/12~L/15,L为双联拱隧道横截面总宽度。上述双隔墙3的每一隔墙厚度为0.6m~0.9m;隔墙高度为2m~3m。上述双隔墙3顶部拱形衬砌4上每隔3m~5m,预留有排水孔7,排水孔7孔径为30mm~40mm。上述双隔墙3形成的中导洞2底部的排水沟10,沟宽为0.3m~0.5m。上述双隔墙3侧面相对应位置开有门洞11,所述门洞11宽度为1m,高为隔墙高度的2/3;相邻门洞11间距为10m~15m。
本双隔墙双连拱隧道的施工顺序如下:
1)开挖中导洞2,并进行初期支护8;
2)双隔墙3及其顶部拱形衬砌4隧道施工;
3)开挖左右两隧道洞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94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除车辆制动噪音的制动盘或制动鼓
- 下一篇:钻杆拆卸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