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隔墙双连拱隧道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69449.8 | 申请日: | 2009-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31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宋辉;张孟喜;邱成春;施利国;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4;E21D11/3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墙 双连 隧道 | ||
1、一种双隔墙双连拱隧道,包括由隔墙、双仰拱(9)、双二次拱形衬砌(6)和初期支护(8)构成左右两个隧道洞(1)以及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为竖立的双隔墙(3),所述双隔墙(3)顶部以拱形衬砌(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隔墙双连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排水系统由防水层(5)、排水孔(7)及排水沟(10)构成,所述防水层(5)设于二次拱形衬砌(6)与初期支护(8)之间,所述排水孔(7)设置于双隔墙(3)顶部拱形衬砌(4)中,所述排水沟(10)位于双隔墙(3)之间形成的中导洞(2)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隔墙双连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隔墙(3)间距为L/12~L/15,L为双联拱隧道横截面总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双隔墙双连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隔墙(3)的每一隔墙厚度为0.6m~0.9m;隔墙高度为2m~3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双隔墙双连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隔墙(3)顶部拱形衬砌(4)上每隔3m~5m,预留有排水孔(7),排水孔(7)孔径为30mm~4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双隔墙双连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隔墙(3)形成的中导洞(2)底部的排水沟(10),沟宽为0.3m~0.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隔墙双连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隔墙(3)侧面相对应位置开有门洞(11),所述门洞(11)宽度为1m,高为隔墙高度的2/3;相邻门洞(11)间距为10m~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944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除车辆制动噪音的制动盘或制动鼓
- 下一篇:钻杆拆卸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