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导电聚合物无介质传导制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59945.5 | 申请日: | 2009-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4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郑茂林;郑博悦;刘爱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亿海盛管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6/02 | 分类号: | H05B6/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聚合物 介质 传导 制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热领域,尤其是一种采用半导电聚合物制热、不需要介质传导制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采暖系统多为燃气、燃煤、燃油锅炉,燃煤、燃气、燃油锅炉通过煤、气、油燃烧产生热量,然后将热量通过管道中的水传到暖气片上,暖气片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进行室内冷热空气传导对流,辐射采暖。但是这样的采暖方法及采暖设备具有以下缺点:
(1)这些设备结构庞大,设备与原料占用空间大,安装使用不方便;
(2)采暖系统前期造价高,锅炉、管道、暖气片、机电等耗资巨大;
(3)采暖系统在加热过程中排放大量有害烟雾气体,对大气污染严重,且浪费燃料资源和电资源;
(4)采暖系统需要专业人员24小时管理、维护和维修,长期使用费用增加;
(5)采暖系统不能独户独间控制;
(6)地暖的维修耗工耗材;
(7)采暖系统都是采用有介质传播的方式。
现有技术中使用较普遍的还有通过电阻丝发热采暖的电暖器,电暖器内的电阻丝发热,通过水或油等介质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但是此种采暖方式耗电高,设备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热效率高的半导电聚合物无介质传导制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半导电聚合物无介质传导制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腔体、加热层和绝缘层,加热层设置在腔体内,加热层外围为绝缘层,
所述腔体由导热材料制作,
所述加热层内充满能发生电热感应的半导电聚合物,加热层内平行通过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不形成回路,火线和零线的一端与电源导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腔体内还设置屏蔽层,屏蔽层设置在绝缘层外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屏蔽层采用有色金属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腔体内设置防护层。
进一步,所述防护层可采用绝缘耐高温氟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导电聚合物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实现制热的目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制热效果好,电能利用率高,可将原来1J的功产生1J的热能变为1J功产生5J的热能,可完全替代锅炉、管道、暖气片;
2)无介质传导制热方式为国家节省不可估量的钢材、有色金属资源、煤、气、油、电资源、国土资源等,也节省了大量附属机电设备资源,同时也无需专人24小时管理,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降低劳动强度;
3)制热过程中,无有害气体、粉尘排放,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为国家节省了治理大气污染的费用,维护了大自然生态平衡,而且在传导热能时,无噪音;
4)由于需要的制热设备节约了大量成本,而且不需要长期维护,所以可为建筑开发商提供长远的经济利益;
5)实现了国家惠民、便民要求,节省了国家对居民冬季采暖的经济补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热方法的作用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制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半导电聚合物无介质传导制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制热装置包括腔体1、加热层2和绝缘层3,加热层2设置在腔体1内,加热层2外围为绝缘层3,腔体1由导热材料制作,加热层2内充满能发生电热感应的半导电聚合物4,加热层2内平行通过火线5和零线6,火线5和零线6之间不形成回路,火线5和零线6的一端与电源导线连接。
可发生电热感应的半导电聚合物是一种结合了半导电物质(如无机半导体)的光学、电学性能以及聚合物便于人工设计、合成等两方面优点的新型半导体材料。本实施例提供的制热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亿海盛管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亿海盛管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99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干扰吸收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滑环
- 下一篇:手表式太阳能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