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轮轮毂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7196.2 | 申请日: | 200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1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廖元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永湖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7/00 | 分类号: | B60B2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7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轮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轮毂,尤其是指一种由金属层和碳纤维层结合而构成的车轮轮毂。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车轮轮毂一般系包括轮圈和支架两部分,早期的车轮轮毂是由金属材料一体构成,其减震性能及韧性较性,尤其是整体重量较重,安装后显得十分笨重,不符合现今发展之需求。目前,业界也有提出采用碳纤维材料一体制成的车轮轮毂,其虽然较轻,但是成本高,更重要的是使用时,轮圈的外缘面外壁露出,常常会受到外力的侵袭,若一旦被硬质物体(如石头等)击中,使碳纤维材料内部组织发生剧烈变化,从而会导致整体韧性等性能减差,如此给实际使用带来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之缺失,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韧性好、成本低且不易受损的车轮轮毂。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轮轮毂,包括轮圈和支架,该轮圈设有一外缘面和一内缘面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接凹面,所述轮圈系由金属层及碳纤维层结合而成,且外缘面的外壁至少设为金属层。
所述的外缘面为金属层,所述的内缘面和连接凹面为碳纤维层。
所述金属层包括有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该第一金属层为轮圈的外缘面,该第二金属层为轮圈的内缘面,所述碳纤维层为轮圈的连接凹面,使碳纤维层连接于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碳纤维层两端对应与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的结合处呈半包覆结构,使碳纤维层两端部分延伸至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的外表面。或者所述碳纤维层两端对应与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的结合处呈全包覆结构,使碳纤维层两端部分延伸至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的内、外表面。
所述金属层与碳纤维层呈复合层状结构,该金属层设于外层,该碳纤维层设于内层,且该金属层至少有一端的延伸部分设为外缘面的外壁,由金属层的延伸部分包覆碳纤维层端部,使碳纤维层不会露出于外缘面的外壁。
所述连接凹面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支架为碳纤维材料或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金属层与碳纤维层构成轮圈所形成轮毂,相对于现有技术由单一金属材料或碳纤材料成型的轮毂而言,可使整体重量减轻,韧性好,且成本低,兼具金属与碳纤维制成的轮毂之优点。尤其是在使用中,轮圈的外缘面之外壁部分易受外力侵袭,导致该碳纤维出现缺口,而致使该碳纤维的强度消失,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圈的外缘面之外壁部分设有金属层来加予保护,可使轮圈中的碳纤维层不易被外力击中,更好地提升轮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轮轮毂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正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车轮轮毂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图5的正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B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现一种车轮轮毂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侧视示意图;
图11是图9的正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C-C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轮圈 11、金属层
11a、第一金属层 11b、第二金属层
11c、延伸部分 12、碳纤维层
121、通孔 2、支架
21、安装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车轮轮毂,包括轮圈1及支架2,该支架2为金属材料或碳纤材料制成,在支架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轮毂安装轴21,其中:
所述轮圈1系由金属层11及碳纤维层12结合而成,该金属层11包括有第一金属层11a和第二金属层11b,该第一金属层11a为轮圈1的外缘面,使外缘面的外壁随即成为金属层;该第二金属层11b为轮圈1的内缘面,所述碳纤维层12为轮圈1的中间凹面,使碳纤维层12连接于第一金属层11a、第二金属层11b之间,所述碳纤维层12两端对应与第一金属层11a、第二金属层11b的结合处呈半包覆结构,使碳纤维层12两端部分延伸至第一金属层11a、第二金属层11b的外表面,使相互间能够稳固结合。所述连接凹面即碳纤维层12上开设有通孔121,以能节能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永湖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永湖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71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车辆制动鼓快速拆卸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翘柄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