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轮车车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0965.6 | 申请日: | 2009-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7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姜立标;肖宏伟;兰凤崇;陈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B62K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轮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轮车车架。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尤其是交通运输、娱乐、竞技场合,机动车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常见的机动车有汽车、三轮车、两轮车等,两轮车占用空间小,转向半径小,以其灵活性、便捷性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相对而言,汽车在稳定性、安全性方面更胜一筹,现有的三轮车在一定程度上兼具两轮车及汽车的优点,其相对于汽车而言更为灵活、相对于两轮车而言稳定性及安全性较好。但现有的三轮车包括正三轮及侧三轮两种,但其共同点都是具有一个前轮、两个后轮,一个前轮起到转向作用,两个后轮之间装有差速器,差速器将发动机的动力向两个后轮分配;现有的三轮车具有如下缺陷:
1、两个后轮之间装有差速器,使得整车的结构复杂,不利于降低整车的成本及重量;
2、当其中一个后轮出现打滑或悬空的时候,会出现空转,发动机所输出的动力无法有效的输送至另一个后轮,要克服后轮的打滑或空转现象,需要加装其它机构,会导致整车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3、前轮作为转向轮,在前轮转向时,若前轮打滑,则会使三轮车转向不灵,影响转向的灵活性及可靠性。
基于以上因素,现有的三轮车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以克服现有结构的缺陷,但在三轮车设计中,车架的设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车架的作用有:安装发动机、前悬架、后悬架、制动、转向等系统,车架对部件起到安装与支撑作用,所以车架的结构决定了整车的整体布局,也决定于整车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车车架,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架之后,可以对三轮车的整体布局进行改进,以有效的提高三轮车的转向灵活性及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三轮车车架,包括架体,在架体上设有发动机支撑部,在架体头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前悬架支撑部、右前悬架支撑部,在架体的尾部设有后悬架支撑部;在架体上还设有转向杆支撑导管,转向杆支撑导管与架体左侧、架体右侧的距离相等。
在安装时,左侧前轮通过左悬架安装于车架的左前悬架支撑部,右侧前轮通过右悬架安装于车架的右前悬架支撑部,后轮通过后悬架安装于后悬架支撑部,发动机装于发动机支撑部上,转向杆装设于转向杆支撑导管内;组装完成之后的三轮车尾部为后轮,头部左右两侧分别为左前轮、右前轮,转向杆装于转向杆支撑导管内且居中,三轮车只有一个后轮,省去了差速器,结构简单,前方两个为转向轮,转向可靠且稳定性好,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位于三轮车中央,使乘坐人员的重量在左、右侧均布,进一步提高三轮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
所述转向杆支撑导管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转向杆支撑导管位于另一个所述转向杆支撑导管的前下方;进一步,所述转向杆支撑导管为三个,即上部转向杆支撑导管、中部转向杆支撑导管、下部转向杆支撑导管,中部转向杆支撑导管位于上部转向杆支撑导管的前下方,下部转向杆支撑导管位于中部转向杆支撑导管的前下方;转向杆上端朝向驾驶人员、下端需与转向拉杆的角度相匹配,所以导向杆可为多个,之间采用万向节连接,所以设置多个转向杆支撑导管,可以对各转向杆起到有效的支撑。
所述左前悬架支撑部至少包括用于安装左悬架上横臂的左前悬架上支撑部,以及用于安装左悬架下横臂的左前悬架下支撑部;所述右前悬架支撑部至少包括用于安装右悬架上横臂的右前悬架上支撑部,以及用于安装右悬架下横臂的右前悬架下支撑部;进一步,所述左前悬架上支撑部、左前悬架下支撑部、右前悬架上支撑部、右前悬架下支撑部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左前悬架上支撑部、左前悬架下支撑部、右前悬架上支撑部、右前悬架下支撑部分别沿前后方向设置。
在所述架体头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前减振支撑部、右前减振支撑部。
所述架体包括两条沿前后方向的左侧底边梁及右侧底边梁,在左侧底边梁、右侧底边梁的上方分别设有左侧上弯梁、右侧上弯梁,左侧底边梁与右侧底边梁之间、左侧上弯梁与右侧上弯梁之间均通过横梁连接。该结构有利于架体的加工,且强度可靠,特别是该结构有效的保证了三轮车左前轮、右前轮的安装与支撑。
所述转向杆支撑导管设于所述横梁上。
所述左侧上弯梁与右侧上弯梁从头部至中部逐渐变高,所述左侧上弯梁与右侧上弯梁从中部至尾部先急剧下降后再向尾部平齐。所述左侧上弯梁与右侧上弯梁从头部至中部逐渐变高后,在上弯梁与底边梁之间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发动机,且左侧上弯梁及右侧上弯梁尾部平齐部位可以安装鞍式座椅。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09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孔隙自生成磨料磨具
- 下一篇:一种摇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