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谐振腔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42483.6 | 申请日: | 2009-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600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马俊;周海京;包和兵;陈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通快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S3/223 | 分类号: | H01S3/223;H01S3/081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晓玲 | 
| 地址: | 211100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二氧化碳 激光器 谐振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激光器的谐振腔,尤其是一种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谐振腔。
背景技术
谐振腔是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谐振腔的作用是产生激光,选择频率一定、方向一致的光波作最优先的放大,光波在谐振腔中来回反射从而提供光能反馈,形成传播方向一致、频率和相位相同的强光束,也就是激光,通过部分透射反射镜把激光部分引出腔外,成为可利用的激光,反射部分激光留在腔内继续增殖光子。简单来说谐振腔的作用就是产生激光、放大激光、输出激光。利用二氧化碳激光的原理,其输出功率取决于放电管的长度和截面尺寸,1米长的放电管的功率在1100至1500瓦之间,功率要达到3000至4000瓦时,放电管的长度就需成倍加长,安装场所的占地面积需要相应加大,这就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限制了激光器的应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较小的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谐振腔。
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谐振腔,包括前端板、后端板、殷钢管、放电管、阴电极、储气筒、前镜、尾镜、折返镜和阳极座,所述的殷钢管设置在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放电管之间通过阴电极、阳极座连接,若干放电管构成一组放电腔,其中第一组放电腔的一个端部设有前镜,最后一组放电腔的一个端部设有尾镜,其余放电腔的端部设有折返镜。
其中,放电管的直径为18~30mm,长度为230mm~260mm,均根据大功率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原理经过试验得出的数据。
其中,前镜的曲率半径为20-30m,透射率为60%;尾镜的曲率半径为20-30m,透射率为5千分之五。
其中,所述的储气筒的一端安装在前端板上,另一端安装在后端板上,所述的储气筒上设有支承座,安装阴电极的支撑板固定在支承座上;所述的储气筒的横截面为空心圆筒体,储气筒安装在谐振腔内,使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将原有的横截面为方形的储气筒,改为圆形横截面的空心圆筒体,减小了谐振腔体积,使激光器结构紧凑,设计美观;所述的支撑板由环氧树脂制成,可以耐高电压,其价格便宜。
其中,所述殷钢管的水平度小于0.05mm,放电腔组和前镜、尾镜、折反镜的水平度小于0.15mm,如果放置倾斜,则会影响激光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气体为二氧化碳、氮气和氦气,工作时,将三种工作气体按照比例输入放电管内,在阴电极上加上高电压,电子与工作气体作用产生激光流。当激光流不足以达到发射出去的功率时,激光流在三组放电腔之间来回传输、聚集,经过全反射的折返镜和部分反射的尾镜改变方向后汇集,在聚集到足以发射出去的功率之后,经过前镜发射出去。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将储气筒安装在谐振腔内部,同时用作两个功能:一是代替原来1000~2500瓦激光器的储气功能,另一个是做为支撑放电管的固定座,代替原来谐振腔内悬挂放电管的合金管,使结构更加紧凑。(2)本实用新型既适用于更大功率的激光器,如3000~4000瓦,又能使新设计的机型结构减小,外观整洁美观。(3)采取三折或更多折放电腔,在增加功率的同时,减小了机箱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在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阴电极与支撑板、支承座连接处的示意图。
图5为阳极座与支撑板、支承座连接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谐振腔,包括前端板1、后端板2、殷钢管3、放电管4、阴电极5、回气管6、储气筒7、前镜8、尾镜9、折返镜10、支承座11和支撑板12。殷钢管3的一端与前端板1螺栓固定连接,殷钢管3的另一端与后端板2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殷钢管3包括四根,其中前端板1和后端板2互相平行设置,四根殷钢管3互相平行设置,即四根殷钢管3与前端板1、后端板2构成一个长方体空间,该殷钢管3的水平度小于0.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通快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通快激光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24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功补偿配变测控终端
- 下一篇:母线插接箱固定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