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流化微囊造粒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6344.2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5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红斌;刘庆辉 |
主分类号: | A61J3/06 | 分类号: | A61J3/06;B01J2/1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3116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流 化微囊造粒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囊造粒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双流化微囊造粒系统。
背景技术
微囊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成膜材料(壁材)把液体或固体药物(囊材)包嵌形成直径100~5000μm微小胶囊颗粒的技术。
制备微囊颗粒的过程称为微型包囊技术,简称微囊化,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农药、饲料、化妆品、染料、黏合剂、复写纸等领域。
药物微囊化后具有许多优越性:
1.能减少复方制剂中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隔绝药物组分间的反应。
2.遮蔽药物的苦味或异味,如磺胺类药物。
3.控制药物的释放。
(1)控释或缓释药物,可采用惰性薄膜、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等来达到控释或缓释的作用。
(2)使药物在特定的部位释放,对于治疗指数比较低的药物可制成靶向制剂,提高药物的疗效。
4.降低药物的毒性。
5.用微囊制备的药物制剂具有以下优越性:
(1)控释或缓释药物。用微囊配制散剂,流动性好,剂量比较准确,可改善药物的易返潮、易氧化现象,有效延长药物的保质期。
(2)用微囊灌装空心胶囊,流动性好,装量准确。
(3)可直接用微囊压制片剂,可压性良好。制得的颗粒流动性好,填入冲模的量准确,片重差异较小;也可以减小压片时粉末飞扬。
6.保护药物,如易氧化、对水气敏感等药物;使液态或挥发性药物成为稳定的粉末。
7.更利于药物的贮存。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裹,如酶、胰岛素血红蛋白等。
现阶段用于微囊化制备的设备只有高温喷雾法一种,进风温度高对易氧化热敏性物料不适应,并且包被率不高,易破壁,影响药物或其他有效成分的使用效果。把粉状物料制成小颗粒物料的设备还有沸腾造粒机,沸腾造粒系统将粉状物料投入封闭容器内,由于热风气流的作用,使粉状物料在容器内悬浮呈流化状态,同时喷入粘合剂并雾化,使粉体附聚成小颗粒,完成造粒过程。此设备多为批次生产,满足不了流水线生产的要求,且其产品颗粒形状不规则,同时沸腾造粒系统业是利用热空气干燥,同样对热敏性易氧化的物料无能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低温造粒、包被率高、流程短、干燥速度快的双流化微囊造粒系统.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造粒塔、外置流化床和除尘系统;造粒塔内部上方设有造粒头,造粒塔底部通过管道连接外置流化床;所述造粒塔内底部设有内置流化床,内置流化床的出料口通过料管连接外置流化床,内置流化床中设有搅拌机构;所述微囊造粒系统还设有包被辅料仓,包被辅料仓底部通过管道与造粒塔中部相连通,包被辅料仓底部与造粒塔中部之间的管道连接有输送包被辅料的送料机构,造粒塔顶部以及外置流化床顶部均设有除尘系统,除尘系统的底部出料口与包被辅料仓的进料口相连通。
上述内置流化床中的搅拌装置是由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搅拌轴,搅拌轴由下向上穿过内置流化床的流化床隔板与搅拌叶片连接,位于流化床隔板下方的搅拌轴上设有防水罩。
上述内置流化床中搅拌装置的搅拌叶片为格栅结构。
上述送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包被辅料仓底部的螺旋输送器和设置在螺旋输送器出口处的送风装置。
上述送料机构的送风装置由鼓风机和空气过滤器串接而成。
上述各除尘系统均由旋风分离器、布袋除尘器以及排风机串联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具有造粒塔内置和外置两个流化床,内置流化床可将成形且经过初步干燥和初次经辅料包被的物料颗粒通过料管送至外置流化床进行二次干燥和二次包被,未成形的物料细粉、粒径过小、包被不均匀以及干燥程度不够的物料颗粒能够再次与浆状雾滴充分接触粘结、包被,形成粒度、干燥度和包被符合要求的颗粒,保证了产品含有粉尘量极少,包被率高,干燥充分,制粒效果好。
(2)由于将喷雾造粒和流化床干燥加工工艺结合在一个造粒塔内进行,所以可以在有关颗粒尺寸、水分含量、包被厚度和干燥空气温度的较大变化范围内操作造粒塔,从而更好的控制微囊颗粒的微囊馕壳的厚度、包被率、球形颗粒的均匀度,可以保证在整个干燥过程中颗粒的温度始终保持较低,因此特别适合干燥热敏性产品。
(3)本实用新型中的内置流化床内设置了搅拌装置,防止内置流化床有流化部均匀或有死角现象,更加提升了干燥和包被效率,缩短时间,减少功率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红斌;刘庆辉,未经陈红斌;刘庆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6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