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流化微囊造粒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6344.2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5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红斌;刘庆辉 |
主分类号: | A61J3/06 | 分类号: | A61J3/06;B01J2/1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3116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流 化微囊造粒 系统 | ||
1.一种双流化微囊造粒系统,具有造粒塔(1)、外置流化床(2)和除尘系统(3);造粒塔(1)内部上方设有造粒头(11),造粒塔(1)底部通过管道连接外置流化床(2);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塔(1)内底部设有内置流化床(4),内置流化床(4)的出料口(43)通过料管连接外置流化床(2),内置流化床(4)中设有搅拌机构(41);所述微囊造粒系统还设有包被辅料仓(5),包被辅料仓(5)底部通过管道与造粒塔(1)中部相连通,包被辅料仓(5)底部与造粒塔(1)中部之间的管道连接有输送包被辅料的送料机构(6),造粒塔(1)顶部以及外置流化床(2)顶部均设有除尘系统(3),除尘系统(3)的底部出料口与包被辅料仓(5)的进料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化微囊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流化床(4)中的搅拌装置(41)是由电机(413)通过减速机(412)驱动搅拌轴(411),搅拌轴(411)由下向上穿过内置流化床(4)的流化床隔板(42)与搅拌叶片(414)连接,位于流化床隔板(42)下方的搅拌轴(411)上设有防水罩(4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流化微囊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流化床(4)中搅拌装置(41)的搅拌叶片(414)为格栅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化微囊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6)包括设置在包被辅料仓(5)底部的螺旋输送器(61)和设置在螺旋输送器(61)出口处的送风装置(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囊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6)的送风装置(62)由鼓风机(62a)和空气过滤器(62b)串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囊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除尘系统(3)均由旋风分离器(31)、布袋除尘器(32)以及排风机(33)串联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红斌;刘庆辉,未经陈红斌;刘庆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634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